“是,孩儿忘不了的。”
“注意说话语气,别让人觉得咱们小人得志,也别让人觉得咱们趋炎附势……”
“是。”
……
若萤就势坐在了树下的摇椅上,开始拆阅自己的那两封信。
最厚的那一封,是李祥廷写来的,沉甸甸的,就像那青年的健硕身体。
书信是从登州卫所发出的。当别的儒生在歇假避暑的时候,李祥廷和陈艾清却在卫所中接受各种锻炼:与士兵们一起苦练武功,随李箴和陈松龄巡视各地。
对于若萤一直担心的与世子妃的那次冲突,根据李祥廷的陈述,似乎就那么轻飘飘地过去了。
那次冲突后,有一天,陈艾清和世子妃的车驾曾在大街上遭遇过。两下子都见了面,陈艾清并未示弱,也没有回避,直截了当地告诉世子妃,称他会配合调查上一次的事件,直至最终裁定出来,他会奉陪到底。
陈艾清那个人模样不和善,说话也梗得很。
而世子妃居然没有生气,只说了一句“你的话,我记下了”,就走了。
若萤严重怀疑这句话中包含着深沉的敌意与警告,但从李祥廷的来信中,她却感受不到丝毫的威胁。
就这么不了了之了吗?
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能够各让一步,化干戈为玉帛为最好,毕竟大家都是拐着弯的亲戚,何必闹得太僵!
看完李祥廷的信函,若萤专心研究起另一封来。
非常陌生的笔迹,只除了发信地址还略微有点眼熟。
“安东卫”三个字让她寻思了好一会儿。
她并不记得自己在安东卫有什么朋友,或许是府学的某位仰慕她的儒生?
然而并不是。
这封信居然是常通托人寄来的。
信由常通口述、由他人代笔。内容相当简洁明了:常通家的患上了痨病,可能没几天好日子过了。常通修理院墙的时候,不慎跌断了腿,现在,一家三口正面临着生死危机。
为了度过难关,能借的邻居都已经借遍了。眼见家中的存粮即将吃完而地里的庄稼却无人收割,常通深感绝望。
因当初若萤离开的时候,在他家的墙壁上用木炭留下了一个联系方式,这便成为了常通所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
ps:名词解释
从风---出自《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