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把赵佶的心思把握得很准,身为宠臣狗自当为皇帝积极出气达成如意......也就是城门刁难绝不会引起赵佶怪罪,反而只会让赵佶在心里对心腹宠臣越发满意:还是老人高爱卿知朕.......
至于羞辱功臣曹文诏遗孀会引发百姓和军队惊骇对朝廷越发寒心?
那不会的。
流寇猖獗,京城严把城门进出,搜查曹家车驾,这都是正当的合理的公务行为,有正当合理借口,怎么也说得过去。朝中众臣喜闻乐见,没人会管。何栗?何栗可能表现一下正直想管,但他自身都难保了,能管什么?再者,他在上朝,也不知道城门这......曹家在京没有其它官场势力,属于孤家寡人,只能吃亏干忍着.....
还有,只要皇帝和大臣们满意,百姓草芥是什么感受有什么关系.....军队?将士都是无良之辈,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哪有利往哪钻......这么些东西,哪会支持彻底失势的曹家.....
高俅什么都算计好了,却没算计到灰溜溜的落水狗曹府区区六个亲兵竟敢在众军环伺下一言不合就杀城门军,根本不怕死,聪明,豁出命去把事闹大。把门那都头也够蠢......官军对曹家一厮杀攻击,事的性质就变了,就成了朝廷皇帝皆是冷血无义竟然肆意虐待甚至虐杀功臣遗孀。这个影响就恶劣了.......更没想到的是,大理使臣竟然掺合进去了悍然直接动手屠杀宋军......哎呀,确实是算计疏漏了,忘了曹家对大宋没用了,可随便处理了,却对大理国还有大用。
高俅迅速算计了一番就打发了走了报信兵,让他赶紧回去通知不要和大理使臣冲突,放曹家走。然后,他立即进宫拜见赵佶,来个恶人先告状,诬陷曹夫人和大理使臣有勾结.....城门血案这事瞒是指定瞒不过赵佶的。大庭广众下发生的,看到知道的人太多了总会传到皇帝耳中。
此外,高俅也已知道,如今,秘谍司和皇城司两大间谍监控机构很得力,赵佶耳目灵通,不象过去由梁师成在时那样,外面的事,权臣们想让赵佶知道赵佶才能知道,不想让皇帝知道的皇帝就难以知道......所以,有事就向皇帝早汇报,编好让皇帝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抢占主动,这才是糊弄皇帝的上策。
果然,赵佶听了高俅的汇报和诚恳认罪丝毫没怪罪高俅刁难曹家之意。
他唯一关心的只是担心曹夫人投靠大理国。
若是曹夫人加入了大理,那就糟糕透了,对大理国是大利,对大宋则相反,是大害,就怕会引动更多的宋军叛国投了大理。这是宋国如今最忌惮的事。
最糟糕的是还不能因此宣布和抹黑曹文诏是暗藏的叛国逆贼以毁灭其在军中的形象和威望。宋军若是听到曹文诏也叛国投靠了大理国,结果只会是哦,曹国公都叛了,我还当个屁宋军,为什么不叛国也去试试投靠.....闹出那样的后果,那可真叫宋王朝不死却自己想方设法拼命找死......
哎呀,怎么就没想到这方面呢?
这个黑乎乎的小眼睛大理使臣真是太狡诈太可恶,真想把他拿了千刀万剐了,可惜却不能.....
高俅赶忙表现道:“圣上且放宽心。臣已有周密安排。大理使臣不会如意的。”
他没具体说会怎么做。赵佶却一听就明白了,满意地瞅着高俅嗯了一声,这就是准许了高俅放手干,也是对高爱卿心细如发深体朕躬......越发满意了,不愧是朕的心腹爪牙,就是得力。
高俅也确实事先就留了后手。
城门刁难羞辱只是开胃小菜,城门处不会真把曹夫人怎么样,但杀手在后边。以高俅的傲慢强势小人心性,他岂能让得罪过他的曹文诏的家人有命活着离开京城到别处自由逍遥活着.......
你对皇帝没用了就轮到我高俅得意了。你就去死吧.......
京城南门外约十里处有片沿路的树林荒野山丘地。
此际,因为天气炎热加上流寇凶险,城外少人出远门,这处荒野地这时更没人经过。
曹夫人的破败马车却要从这里南下。高俅安排的后手,十几个高府死士好手一路跟踪在后,料定曹家南下必会经过这片京郊荒地,就提前赶了过来潜伏做好了伏击准备。
过来了,过来了。
这些杀手眼闪凶芒和得意,在头领手势示意下悄悄从草丛树林中立起上半身端起军中强弩隐蔽着,只等马车再近些就发出闪电一击。区区六个亲兵在如此突袭下转瞬就得死干净了,收拾曹家余孽不费吹灰之力。你身经百战,是从战场死人堆杀出来的勇士又如何.....暗算死无常......
一阵密集的弓弦响过,惨叫惊起,但却不是不快也不慢越来越近的曹家队伍。
高俅的这些死士反遭到后背的偷袭,有的当即稀里糊涂死了,也有的只是受了重伤痛苦惊骇扭头回视身后,就看到身后的草丛中窜出一个个身长野草的怪物,当头一个迅捷如豹子一样的怪物卷着风瞬间就扑到他们眼前,凌厉的刀光闪烁,三个还没死的还想咬牙瞪眼亡命反扑的杀手就已倒在刀下,随即又是两杀手毙命.....此人正是锦豹子杨林.......
杨林的京城杀手组几眨眼间收拾完了高俅的死士,然后搜身,不是找杀手是谁派的证据,只是把钱什么的东西搜走,死士的武器也全部收走了,剩下尸体就搁树木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