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宋胆>第140章 传言

如果说文天祥、陆秀夫是文人的气节,张世杰、张珏是武人的脊梁。

那么,身处凌霄城的巴蜀军民,便是普通宋人的骨气所现。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凌霄城被破是数年之后的事。

那时,距离恭帝降元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二年,距离崖山海难也有九年。

城中无一人降元,全部殉难。

可是,赵维入蜀,既改变了钓鱼城的命运,也改变了凌霄城的命运。

阿难答是不会允许有两座山城并立巴蜀的。

此时帅府之中,一众大宋老少臣子尽聚于此。

“二十万大军”赵维眉头紧锁,“阿难答势在必得。”

抬头看向张珏,“凌霄城守得住吗?”

只见张珏无比凝重地摇了摇头,“凌霄城城池很少,城中有万余军民已是极限,怎么对抗二十万元军?想守住,必然艰难。”

王应麟则道:“那就只能祈祷元人攻不下凌霄城了?”

“呵。”曹琦摇头,“老相公想的简单了。”

解释道:“凌霄城不似钓鱼城,城中有良田,城外滩涂也在河洲之上,元军想过来,需付出代价。”

“那就是一座建在四面绝壁上的城池,内无寸田,所有粮产皆要由城外的平地产出。元军要是早来一月半月,赶在秋收之前围城,那根本不用攻打,只断粮一件,便可要了凌霄城内所有人的命。”

谢叠山闻摆,脸色更是难看。

“可是不能见死不救吧?”

“”

“”

无论张珏,还是一众将校,皆是沉默不语。

不是不想救,实在是有心无力。

别看钓鱼城一片红火,但是也只能勉强自保而已。

赵维虽然带来了扶桑粮种,带来了新式火药,可是别忘了,钓鱼城当下只有五千多正规守军。

不是养不起,也不是无儿郎当兵,而是没有那么多军械装备。

只凭这五千多兵,放在以前,连钓鱼城都守不住。现在有新式火器,也只能说勉强。

哪有能力驰援凌霄城?

此时,赵维心中也是难受,陷入两难之境。

救?怎么救?

不救?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喃喃自语:“总是要想些办法的。”

问向赵孟禧,“元军确切攻城是在何时?”

赵孟禧细沉吟片刻,“秋稻要九月末到十月之间成熟,如果阿难答势在必得的话,必断凌霄城粮产,应该不会超过九月初。”

赵维皱眉,现在是八月初,只有一个月的光景。

想了半天,“凌霄城撤回来!趁着元军还没围死,举城迁到钓鱼城。”

张珏闻言,眼前一亮,可是想了想,却还是摇头。

“不行,一万多人目标太大。若出城之后被元军发现,那就进退两难了。况且况且易老将军是不会撤出来的。”

张珏说的,是凌霄城主帅易世英。

自有凌霄城,易世英便镇守于此,已经三十余年。

可以说,凌霄城就是他的命。让他撤出来,却是比登天还难。

既然撤城不可能,赵维又道:“那大伙儿看这样如何?”

“再过几天,咱们的土豆便可收获,到时城中粮草充足,咱们可以赶在元军围城之前,送一批粮食和火器过去。既解决了吃粮的问题,又可为守城增加一些助力。”

“而且,全城撤不出来,可以把老幼妇孺先撤下来。”

众人一听,这倒是个办法。

张珏他们对凌霄城还是很了解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凌霄城比钓鱼城还要险峻,只要粮足,二十万大军未必攻得下来。

只不过

张珏苦笑一声,“殿下的那个土豆,真能保800斤的亩产吗?”

他还是有点不信。

却见赵维神秘一笑,“到时你就知道了。”

此事就这么定了下来,只等土豆收获之后,派人向凌霄城送粮。

只是散会之时,赵孟禧叫住众人,“今日所议,外面若是有何风闻,暂时不要管,锦衣卫有些事要借机办一下。”

众人一怔,不明白赵孟禧又卖什么关子。但也只能点头应下,暂不去提此事。

而众人没注意到的是,这些天钓鱼城民间一直留传着这样一个猜测,那就是:

宁王骗了所有人。土豆的产量其实不高,现在守军日夜守在田间地头,就是怕百姓知道这个真相,引起恐慌。

宁王故弄玄虚,也是为了稳住民情,骗大伙陪着他守城。

这可了不得了!

要知道,早几年,王立守钓鱼城的时候,城里也断过粮,那种惨状,百姓至今历历在目,异子相食,饿殍遍地。

只要还是人,就再不想回到那样的劫难之中。

本来,出现这种风传是绝对要马上遏制的,否则后果难料。

可无论是相公们,还是宁王,又或张珏这些将领,没有一个人出来辟谣,仿佛是默认一般。

致使谣传越来越盛,越来越邪乎。

什么,宁王想的只是恢复赵宋,钓鱼城只是他的一颗棋子,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什么,土豆根本就是假的,连宋皇扶桑立国也是假的,大宋皇帝早就和陆相公一起死在崖山了。

而就在民情发酵之时,另一个惊爆所有人的消息传了出来。

钓鱼城要支援凌霄城,向其送粮。

百姓们听闻,都傻了。

“咱们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怎还要支援什么凌霄城?”

民寨之中,百姓难以理解,到处都是议论之声。


状态提示:第140章 传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