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料堪堪过了一年半的光景,天蝎爱在五王共治之下,百业兴盛。更是依仗着天地眷顾,有了个大好年景。这一年秋,稻米丰收,粳米一斗降至十五文,曾经那些赊过刀的,眼看当时的赊欠单据成真,一个个不由得感觉颇为不可思议……只不过那人并没有来收钱,来的却是他的儿子。那位老赊刀人,早已在二八隆冬的时候过世了,临死前把自己所有还未收回的赊欠单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民风淳朴,因此大多数单据成功销账。可他带来的不仅是单据,还有一筐崭新的菜刀,正当他要与众人重新再说道个预言之时,有些别有用心之人不想付那三两银钱而报了官,这年轻的赊刀人一看风声不对,立马就跑走远遁,再也不见行迹。
实际上,赊刀人所所谓预言,大部分都和战乱、天灾、粮食等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有所牵扯。一旦他们预言成功一次,那百姓们很容易就对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等他们再次做出预言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相信。这道理和那些个摆着香炉供台,敬天地,拜鬼神的阴阳师毫无区别。何况赊刀人们最初所说的预言都极尽夸大只能,以此很多百姓都觉得这是不能发生之事。但总会有那么几个预言成了真,而后赊刀人就来收账。他们能做的就是想别人之不敢想,说别人之不敢说,再加上菜刀这么一样烟火气最终的锋刃之物,借此吊起看来百姓们的好奇心,以此达到赚取银钱的目的。查缉司的卷宗对这一类人的最后的判词是:“非动荡不出,非愚人不信,非妖言惑众。”
前两句很好理解,只是那最后一句颇为令人玩味,刘睿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既然知道这些个赊刀人都是信口开河之徒,那为什么查缉司的卷宗中又会给出一句“非妖言惑众”的判词?后来刘睿影在老马倌的解释之下才逐渐明白过来,无论是赊刀还是赊剑,无非是个道义之争。刀剑者,刚正不阿,取信于道,道信两相交,以刀立信,以信布道。信无则道不存,信立则道合安天下。
刘睿影看到这摊主的一顺儿菜刀,顿时就想到了自己在卷宗中看到的这则往事。故而出口对这摊主问道:
“现在都是好光景,怕是也无人赊刀了吧?”
摊主听闻后,方才因受惊而强打起的精气神顿时泄了个精光,颓唐的一屁股坐在了长条凳上,把手中的烟杆在地上敲了几下,磕尽了烟灰,随后抬头看着刘睿影说道:
“的确是好光景,但这光景不但断了我家三代人的财路,也让无数的江湖人走上了殊途。”
摊主说道。
赊刀人本就是江湖行当,现在四海升平,江湖不存,自是也没有了立足之地。他口中的江湖,便是动荡之时,官府权力管理不到的底层人间,而所谓的江湖人,便是在官府律法之外,独设一套江湖规则而敬奉遵守的生意之人。“金皮彩挂、评团调柳”,这八大江湖门类,指的便是算卦相面,行医卖药,杂技马戏魔术,武术界,说评书,说相声快板数来宝,诈骗和盗窃,大鼓坠子等小曲种。赊刀人虽然没有被例如其中,但大抵也可挂靠在算卦相面这一行当里。
“刀赊不出去,还可以卖。但用这豆腐面骗钱却是说不过去。”
刘睿影说道。
“客官说笑了!在下赊刀也是祖辈传下来的,迫不得以。现在这五王共治的世道,处处莺歌燕舞,便也只能断了传承,改了行当,做点小本生意,全当糊口只用。”
摊主说道。
刘睿影心中有些怅然,这摊主真不愧是吃“江湖”这碗饭的,说起话来端的是滴水不漏,缕风不入。好在赵茗茗先前对他说的真切,不然的话,刘睿影便也似那些个赊刀的冤大头一样,轻而易举的着了道。
“这位姑娘你眼熟否?”
刘睿影指着赵茗茗问道。
“看着眼生,不顾摆摊开铺子的,都是吸引八方客。一回生,二回熟,下次再来,我定然就会记得!”
摊主望了一眼赵茗茗说道。
赵茗茗对其丝毫不加理睬,仍旧专心的给那坛庭的小姑娘喂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便是形容的她这般人物。待赵茗茗腾出手来,边会以雷霆万钧之势逼迫这摊主交出上次行骗之银钱。
“李摊主未免是贵人多忘事!”
刘睿影说道。
他记得赵茗茗对自己清楚的说过,这摊主姓李。
“客官,在下姓马。”
摊主说道。
刘睿影笑了笑,这天下非但是没有了这位原赊刀人口中的江湖,甚至连他们以前奉若至高的道义也不存了。就在刘睿影对此怅惋的时候,华浓却是肚子回到了摊子前。
“可是寻到了修车的匠人?”
刘睿影问道。
“没有……”
华浓坐下后摇了摇头说道。
“那几个人呢?”
刘睿影接着问道。
“他们骗我!”
华浓愤愤不平的说道。
“你杀了人?”
刘睿影问道。
“还未出剑,他们就一哄而散了。”
华浓说道。
他想不明白,自己明明告诉过他们,这腰间的剑是一柄玩具。三人成众,对方不仅有五六人,还都是吃这碗不温不热江湖饭的人。没想到却是连打你骨气都没有。华农的手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