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摇滚教父>第280章 历史新低
p>

“两张专辑分开发,中间加入一张和《1》一样的凑数专辑。”

罗杰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也行。”

安妮成功被罗杰转移了注意力,不再纠结于《1》的销量和口碑,好奇地问道:“二十首歌的风格明显不一样,我们先做哪张专辑?”

“另类金属。”

罗杰随口说了一句,然后将注意力放到后边的文件上。

媒体动向不是几页a4纸能说清楚的,文件上的内容也不怎么详尽,只有一个简略到无法让人产生直观印象的描述。

不过,这方面由胖子把关,罗杰很放心,也不打算多管。

和很多明星不一样,罗杰并不喜欢看有关自己的新闻或者报道,认为这会影响自己的心态。

媒体吹捧,会让自己骄傲自大。

而媒体抨击,则会让自己心态失衡。

这两者都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除非是重要的事件,否则罗杰几乎不会去看任何和自己有关的新闻。

剩下的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琐事,大多是例行通报,还有几件不算重要的事需要让罗杰做出最终决定。

玛格丽特在忙碌着对阳光海岸、ei唱片和唱片三家公司做深度调查的同时,还搞定了几首歌的版权授权谈判,为乐队又带来了几十万美元的收入。

不过这笔钱只是在乐队的账户上过了一圈,就被抽调出来,用于支付商业调查公司的佣金。

另外,可口可乐的广告已经开始了投放,基本上集中在北美。

从样本数量有限的调查来看,公众对于乐队的代言持乐观态度,最起码并不讨厌。

此外,华纳唱片再一次提出打包购买《希望》和《aamp;b》,以及《加州旅馆》等几首单曲的海外发行权,不过和之前的几次一样,又被二十世纪娱乐拖了下去。

华纳唱片必然是《希望》和《aa夥⑿蟹剑这一点在发行合约中就有明确的备注。

不过因为《aamp;b》专辑拆分重新发行之后,销量还没有达到最高点,出于利益的考量,二十世纪娱乐认为现在不是谈判的最佳时机。

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当北美的销量数据达到高点的时候,再去谈海外发行,才能拿到更为优惠的价格。

尤其是对买断的发行方式来说,就更是如此。

哪怕多增加几十万张的北美销量,在谈海外发行权时,都能多争取数十万美元的授权费。

不过这也不会等太久,最多几个月之内,就会得出一个结果来。

“《a》和《b》的销量加起来,好像已经超过《怪胎》了吧?”

罗杰突然想起来这个问题。

拆分之后,销量到底是按一张专辑算,还是按两张专辑算?

好像北美唱片业协会的规定,在这方面有漏洞,两种计算方式都可以算做正确。

也就是说,如果将《a》和《b》以及《aap;b》上,北美销量妥妥地超过了一千万张,是乐队的第二张钻石专辑。

不过罗杰也不清楚,自己道听途说来的这个说法到底是否正确,随手记了下来,回头让胖子或者西奥多去调查一下,说不定还可以为《aamp;b》申请一下钻石认证。

一个乐队发行的唱片中,有多少白金专辑、多少钻石专辑,这也是咖位的重要体现。

为什么披头士是世界乐坛最无可争议的第一?

所有专辑总销量23亿,甩开第二名近十倍,这个数据摆在这里,其它的歌手、乐队再怎么吹捧,结果专辑销量摆出来,还不到披头士的十分之一,直接就吹不下去了。

当然,这个销量也有很大的水分,比如它计算的是“碟片销量”,而不是“专辑销量”。

也就是说,如果一张专辑里有两张碟,计算的销量就要乘2,而披头士乐队碟片最多的一张专辑,足足有六张黑胶唱片。

不过哪怕是只计算专辑销量,披头士乐队的全球总销量也在十亿以上,相当于猫王、麦当娜-西柯尼、以及迈克尔-杰克逊的总和。

话说回来,在销量宣传上合理合法地“做手脚”,这也几乎是半公开的手段了。

能够登上“历史销量排行榜”的,无论是单张专辑销量,还是所有专辑总销量,没有一个经得起深查的。

比如把一支乐队,以及乐队解散以后所有人单飞的专辑销量计算到一个人身上等等,这都是常态。

再比如,由于刷数据的成本很低,很多乐队或者唱片公司,都会自掏腰包,一定程度上地刷出一个漂亮的数据来。

当然,像某些三线流量明星刷出一个超越世界乐坛历史记录的数字这种事,只会发生在完全没有脑子的人身上。

大部分的刷数据,还是符合其本身商业号召力,以及咖位的,差也不会差得太离谱。

比如说乐坛历史地位稳入前十的人,刷个第一的销量,这就属于正常操作。

而ifpi{国际唱片业协会}也几乎不会对此进行彻底地核查,因为那工作量实在太可怕了,根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有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和汤姆-克鲁斯才能搞定。

实际上想要知道一个歌手,或者乐队的专辑销量究竟是多少,与其去看ifpi或者唱片公司宣传出来的数字,还不如去看北美唱片业协会认证的北美销量,然后乘以3,差不多就是全球销量的数字了。

或许对那些地区性的歌手、乐队来说误差会很大,但对红遍全球的顶级歌手、乐队来说,这个数字要比


状态提示:第280章 历史新低--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