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之王者降临>第一百九十三章 瓜分蛋糕

一个度辽将军的主簿,拿到朝堂上来讨论,这是极不符合规矩的。哪怕是三公和大将军府的长史,也不会拿到朝堂上来讨论,而是三公等有资格开府的人自己设置聘用,完了向朝廷报备,等着朝廷发工资就行了。

但杨彪的理由选得很好,朝廷任命李利为度辽将军的意图是什么?那就是让李利继续在并州开战,把被胡人占据的另外数郡全部收回来。这是朝廷极度重视的一件事情,既然如此,朝廷关怀一下度辽将军府的僚属配置情况,有何不可?

三公和李傕、张济、马腾这三个人,合称六府。他们共同执掌朝政,严格来下无论什么大事情,他们都是有资格管上一管的。只是看他们愿意不愿意罢了。很多时候,他们并不会去插手具体事务,就像下面的底层官吏不会越级报告一样,这都是官场的规矩。但规矩也有打破的时候。站在官场最顶层的大佬们,自然是有资格来打破规矩的。这是他们的特权。

杨彪这么一,就连子也觉得并无不妥之处。并州事关朝廷威严与脸面,是当前阶段,朝廷需要关注的最重要事件,执政要关心一下攻略并州的绝对主力度辽将军,想要加强度辽将军府的力量,有何不可?

李傕和李利,都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李利想了想,便迅速改变了主意:“陛下,杨公所言甚是,臣举贾诩为河东太守,荀攸为臣府中主簿。”

算了,先稳住河东老巢,太原太守不要了,让他们去争吧,倒是要先委屈荀攸在自己府中担任一个的主簿了。不过这样也好,借此机会,先彻底把荀攸和自己绑在一起,将来收复了并州,还怕没有位置安排荀攸?

李利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想要把河东和太原都给吃下,已经不可能了。叔父李傕现在情况不妙,以一对五。而自己的盟友伏完和士孙瑞,现在还不能旗帜鲜明的站出来支持自己。就算站出来,也怼不过其余五位开府秉政的大佬,还不如先藏起来呢。那就先保住河东,那里是自己的发家之地,绝对不能有失。太原么,呵呵,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算让杨彪等人给抢了去,又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杨彪等人互望一眼,听明白了李利的意思。这是只保河东,而弃太原了。这个方案,他们可以接受。尤其是杨彪,免去了爱子杨修的麻烦不,把荀攸安排到李利麾下为主簿,其他的职位,李利方面也少了一个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这简直是太完美了。

于是大家互相使了个眼色,仍由杨彪发言表态:“陛下,臣附议!”然后后面的几个都跟上附议。

子心想这也不错,于是便道:“可!”旁边的尚书便忙记了下来,等会这是要制作诏书传达下去的。

接下来,太原太守,落到了雍州刺史邯郸商头上。兴平元年朝廷分河西四郡为雍州,邯郸商受命为雍州刺史,治姑臧。他在那边吃了两年土,也是时候奖励一下了。太原虽然也远,但比起姑臧来,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让他去那里为太守,当朝廷的耳目,盯着李利在并州的一举一动,却是再好不过。

两个太守人选确定之后,朝堂之上的气氛顿时就松懈了下来。接下来,则是三郡的郡丞和郡尉了。东汉光武帝定都洛阳之后,曾罢下各郡国都尉,行强干弱枝之策,只保留了边郡的都尉。因为边郡要是没有都尉的话,胡人打了过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一政策延续到了汉末,自从汉灵帝驾崩之后,这一政策在这几年之内,就迅速成了摆设。一是关东诸侯们不理睬朝廷了,自己任用私人,所以胡乱设立职位。二是下盗贼横行,治安败坏,许多地方都筑坞自保了,再不设郡尉平定地方,这似乎不过去。

河东郡丞是贾诩,郡尉是徐晃。现在贾诩摇身一变成了太守,徐晃也跟着李利在并州打仗,所以这两个位置,贾诩和徐晃就不太合适了。祁氏王氏,百年世家,王允为国赴难,慷慨捐躯。基于补偿的心理,大家同意了李利提出来的,让王凌为河东郡丞的意见。当然,国家公器,不能乱来,所以大家的意思是先让王凌做个代理试试看,如果行就转正,不行就再。反正不过是一郡之佐贰官,上面还有个太守看着,左右出不了大错。于是王凌便被任命为行(代理)河东郡丞。

卫觊在河东出仕,并没有入朝历练的经历,李利让卫觊担任太原太守,那是绝无可能的,就是连太原郡丞和上党郡丞,大家也都不会同意。于是征卫觊入朝为尚书。这是官员升迁的必经之路,李利也不好拦着,不然阻挡属下上进,这算怎么一回事?

皇甫郦是皇甫嵩之侄,早年跟随皇甫嵩在军中,后入朝拜为谒者仆射,从此后一直没有外任的记录。于是大家心照不宣的通过了皇甫郦外放为上党郡丞的任命。太原郡丞,仍然是杨彪这边的人选。

河东郡尉马腾和张济一起举荐张横。张横与梁腥将,都是凉州军阀,马腾势起,遂依附于其麾下。历史上就是他们斩杀的李傕,也是跟着马超一起席卷关中,攻打曹操的猛人。

李利自然不干,他琢磨了一下,估计自己推出自己这边的人选,一定会遭到各方强烈的反对,索性就反手举荐马腾麾下大将庞德。与其把这个重要位置让给张横,还不如相信庞德呢。最起码,庞德还是比较靠谱的。

马腾心中大叫不妙。你道他为何不愿让自己的子侄和麾下出守方,他心中早就有了个惊谋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三章 瓜分蛋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