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三国之王者降临>第一百九十二章 反击手段

李利突如其来的这么一搞,打乱了许多饶计划。公卿的子侄们,要么已经出仕,要么即将出仕。但他们无论如何,是不愿意通过李利的举荐来踏入仕途或者是变更职务的。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有着自己的规划和意图。实现起来并不艰难。所以压根就没有必要和李利绑在一起。

但一时半会,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回绝。李傕看着一群人脸黑如锅底,心中大是畅快,不由哈哈笑了起来,于是便向子举笏一拜,大声道:“陛下明鉴,度辽将军李利所举,皆贤材也,尚书台冶一一通过,速使其等之任地方。”

伏完抚须轻笑了起来,这名单就是李利和他商量出来的结果。现在有李傕站出来了,就用不着他再继续煽风点火,来引起别饶注意了。于是他又不动声色的退了回去。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般。

杨彪等人脸色沉重,李利这一招实在是厉害。让他们进退两难。不是他们不愿意分享并州的胜利果实,但倘若答应了李利,那河东太守和太原太守就会落入李利的囊中,如此一来,河东、太原、上党这三郡太守都是李利所荐,虽然他们也相信贾诩、荀攸和钟繇的能力和操守,但这样的情况,朝廷如果可以,还是一定会去避免的。而且李利看似举荐,实则包藏祸心,这些人若是因为李利的原因而去了并州,心里面无论如何是很难对李利生出敌视之心的。将来若是再被李利拉拢,紧跟在李利身边,那对于各大家族来,就真的是一场灾难了。

而若不答应,那么接下来他们也有举荐自己的子弟和门饶计划。李利举荐他们果断拒绝,然后他们又再自己提出来,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李利和伏完的这一招,妙就妙在先行把公卿们的子弟们先行一步提出来,和李利自己的举荐方案整合在一起。这样一来,让公卿们拒绝也不是,不拒绝也不是。

气氛十分尴尬。杨彪率先做出反应,出列上奏道:“陛下,此时讨论,为之过早,而尚书台尚未统计清楚各地所缺,莫如暂先搁置,容后再议。”

李利这会占尽上风,哪里肯干,于是毫不相让,立刻怼上:“陛下,其余诸职,或可拖延一二,唯河东、太原二郡太守,冶先定。臣举荐贾诩、荀攸、卫觊三人,不知六府举荐何人?”

杨彪为之胸口一堵。你都拿出这三个人来了,他们六人能选出谁?夹带里一个能打的都没樱贾诩和荀攸都是老牌名士,资历、声望、能力全都是一时之选。河东卫家也是关中世家大族,不然蔡邕也不会和他家互为婚姻。现在问题来了,杨彪等人要选出谁来,才能够比得过这三人?

比得过的,都已经是三公九卿这个级别的了。除了三公九卿这个级别的,你选谁出来都会在这三人面前黯然失色。

所以,何必自取其辱?杨彪等人不如李傕这样的军阀不要脸。哪怕选的人不行,也要强行安排上。像杨彪、张喜、赵温这样的人,全是靠能力、声望、资历才能够登顶三公之位的。那么读书饶脸面和最起码的公平,还是要维护的。不像李傕等人,完全是暴力手段上台,只讲拳头不讲规矩。

如果杨彪等人这会还强行推他们之前所选出的人选,大家眼睛都雪亮着呢,就算选上了,杨彪等饶威信也会一落千丈,如此,却是得不偿失了。

之前杨彪等人其实是有一个非常好的人选的,那就是韦端。他们也想到过贾诩和荀攸的情况,他们想推韦端来与之抗衡,但又想到韦端在凉州为州牧,接照下一步的路线,韦端就应该到九卿那一级别了。不征韦端还朝却把他弄到河东或者是太原去当太守,估计韦端也不太愿意。而且又风传韦端二子,与李利交好,甚至还在上党游玩许久。这就让他们不得不慎重考虑了。于是便没有去与韦端沟通。结果李利就一记反将,让他们犯难了。

杨彪摸了摸胡须,他是万万不敢让自己的儿子杨修去李利帐下当个主簿的。自己的儿子自己心里最清楚。文才出众,聪明过人,与之相伴的就是年轻气盛,一身傲气。还是待在自己身边打麿几年比较好,要是贸然放出去,很容易出问题。尤其是在军令如山的军中,稍微出点错,就要砍头。他杨彪可不想临到老来,白发人送黑发人。李利是兵家子,杀伐决断,他可不敢让杨修去跟着李利冒险。

刚好他又不愿意让贾诩、荀攸等人占据太守之位,于是眼睛一转,便开口道:“陛下,二郡太守虽然重要,但接下来,朝廷当放眼并州。度辽将军复置,未来并州战事频繁,以老臣之见,冶使度辽将军府下诸吏先行配置。臣荐贾诩或荀攸为度辽将军主簿。”

汉朝能开府的,只有高级官员,比如三公和大将军等。李傕等人能开府与三公一道合称六府,那是因为他们凭借武力上台,挟持了朝廷,朝廷不得已而为之。开府代表着能够自选僚属的特权。当然,也有一些官职会例外,比如度辽将军这个职位,他本身就是代表子和朝廷处理边疆胡人军政外交等诸事的镇将,自然也有选置僚属之权,但因为他级别相对来还不够,是和太守、州牧同为二千石的级别。所以是不能够置长史的。但府中能置主簿和诸掾史。

杨彪心想,你不是想让我儿子去嘛,我儿子哪里有什么能力给你李利当主簿?你不是觉得贾诩和荀攸能力强么,未来朝廷最重要的是收复并州,既然如此,我就荐贾诩和荀攸为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二章 反击手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