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西北边境,鸣沙城,唐军大帐。
无名子来到这里,也有半个多月了,他从渭河沿岸分兵出来,一路且行且探,鸣沙这个地方还真不好找。
按照地图显示,它就在关内道附近。
可这个关内道地界实在是太大了,起先,他们老老实实的按照既定的行军路线行进。
沿途收集残兵,又消灭了几股突厥各部的劫匪,总算是没耽误行程。
然而,在此之前,他们多方打听,沿途的百姓,竟然没有人知道鸣沙这个地方的确切地址。
这也是怪了。
难道,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在突厥的控制之下,唐人知之甚少。
或者说是太子殿下搞错了,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地方。
可惜,包打听杜饶,现在已经在灵州境内,无法抽身支援。
无名子只能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的确定鸣沙一地的位置,好在,老天爷总还是宽容善良的,怜惜他的一片苦心。
兜兜转转,竟然让他们捉到了一个西受降城的逃兵。
按理说,凡是在受降城生活的人口,自然也是大唐的子民,之所以叫他逃兵,也是因为他企图私自内迁。
受降城吗,顾名思义,在这里生活着的人,大多数都是由突厥部内附大唐的。
按照唐朝通行的做法,这些人的臣服非常宝贵,可是要想让唐廷养活这么多的人,也确实吃不消。
所以,以保持他们原本的生活方式为由,在突厥集中内附的这几个地方,大唐建立了中受降城,东受降城等几个城镇。
所谓内附,也是有限制的,这些人只能生活在这个地方,如果私自逃出受降城,再往内地迁徙,是不被允许的,或者说是,不被鼓励的。
可现在,这个私自内迁的人,却是唐军的大救星。
无名子不但不会处罚他,还要虚心的请教他,一路上小心的让他带路,经他指挥,还真就在关内道灵州境内,找到了这个地方。
怪不得这个地方不好找!
等到了这里,无名子才明白过来,所谓鸣沙,其实不止是一片茫茫大沙漠,而是一座座沙山。
那能发出刺刺拉拉鸣叫的,正是这一座座外表坚固,实则中空的沙山。
狂风吹动沙丘中空的孔洞,发出嗡嗡声,犹如蜂鸣阵阵。
当地人俗称它:叫叫山,鸣沙是它许多古称中的一个,根本没几个人知道。
于是,无名子做主,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突厥莫啜部还当真摸到了这个地方。
不过吧,与志向远大实则没有多少战场经验的勿齐秃不同,莫啜和大唐交手,到现在也有十几年了。
他可是个老狐狸,油滑着呢。
说是支持友军,其实,他根本就没带出多少兵来。
充其量也就比山贼团伙的规模大点有限。
无名子这边也没有炸药这个超强助攻,单独用冷兵器硬抗,想想就不划算。
无名子当了好多年的生意人,算账已经成为习惯。这种一看就费力不讨好的小股部队,他根本不屑于用全力。
鸣沙这个地方,过去因为地盘不大,地质条件也不太理想,所以没有军戍。
灵武郡的原守军,因为沙坨忠义的战败,折损不少。李多祚主笔,收集众人,将他们调拨到了鸣沙。
七七八八算起来,也有五万人了,足够应付莫啜的侵袭。
无名子也给杜饶去了消息,远在河东道的他,想必不日就能过来汇合。
与李俊料想的不同,李多祚和无名子这一路上配合的相当默契,基本上没闹过什么矛盾。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大家都希望唐军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这一共同的目标,让他们主将齐心,在大原则上保持了一致。
而战场老油条莫啜,几次出兵打探情况,试图劫掠附近城镇,都没有成功。
自此之后,就在和鸣沙城一河之隔的西受降城,扎下了脚跟,不图攻城略地,只求尽量恶心你。
对于无名子来说,倒是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原灵武郡大总管沙坨忠义真的失踪了,连个影子也找不到。
于是,整个灵武军现在的领头的,那就只有李俊派过来的无名子和李多祚了。
无名子在大帐里,恨得牙根痒痒,莫啜这狗贼,什么东西啊他!
把这么一只大军调动起来,人也来了,招也接了,他倒好,转过头来,就龟缩了,连个面都不露。
两边的将士,天天隔空对望,两军大帐,相隔最近的地方,碉楼上的士兵,脑袋上戴的兜盔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这叫个什么事啊这是!
老狗贼!
无名子倒还好说,总的来说,他还是个沉稳的人。李多祚可就不同了,突厥部就在眼前,可这仗也打不起来,这把他憋的。
天天早晨起来,天还没亮就跑到碉楼上,迎风吹响号角。
也不管是什么时辰,呜呜呜,哇哇哇的一通吹,就这几天,腮帮子都变大不少。
只是把将士们给叫起来,这件事就算结束了吗,怎么可能。
全体动员,都给我起来操练。
围着军营跑圈,跳操,凡是能把他这一身力气都耗尽了的运动,李多祚都身先士卒,带着士兵们一个一个都给做上一遍。
无名子看他像个秋后的蚂蚱似的,拼命蹦跶,也只能无奈的摇摇头。心里谋划着,该如何把莫啜这狗贼给解决了。
别让他在大帐里继续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