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某非是……”
“正是传国玉玺。”刘俊义接道,又怕众人还不清楚。
“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明年,始皇崩。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光武得此宝于宜阳,传位至今。近闻十常侍作乱,劫少帝出北邙,回宫失此宝。今父亲得之,乃天意耳。”
一番话说下来赵云甘宁倒无所感,只是觉得还是云龙读的书多,这小小一方物事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故事。
而刘龙却紧紧盯着手中玉玺,沉默不语。
“受命于天、受命于天!今日天以此宝赐我,难道……”
刘俊义见刘龙沉吟不语,也是静静一边候着,他也知此宝给刘龙带来的震撼,那时候的人可是深信天命,虽然刘俊义确定父亲此时以无帝王之心,但见到此物肯定是心情激荡。
这倒并不是什么无福消受又或此物不祥,在刘俊义看来,此物在得之者实力强横足以威震天下之时,便可有锦上添花之效,受命于天对于民众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可若是实力不强,那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了。刘俊义相信以父亲眼光当不会看不到此点,只是此物如何处置倒是大费周章,因此他静静旁观,也不由仔细的观察着玉玺。
“这就是和氏璧啊,传说中的倾城之宝,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看见,真是不虚此生了。这东西放在后世不知要值多少钱,反正肯定足够自己纨绔十几辈子了。”
刘俊义正在那儿想的欲仙欲死,刘龙此时目中已经露出坚定之色,看向刘俊义几兄弟,却见刘俊义一脸傻笑,嘴角上竟然还挂着……
“咳、、云龙、云龙。”刘龙喊道。
“哦,在,父亲想通了?”刘俊义出口便是这么一句,弄得赵云甘宁都摸不着头脑,想通什么啊?
刘龙闻言却是会心一笑,自己这个儿子向来多智,自己想到的他也必能想到。
“此乃天子之物,与我却无甚用处,以云龙看,该如何处置?”
刘俊义目中露出敬佩之色,父亲不愧是一代诸侯,别人或许为这玉玺倾倒,他却不为所动,当下笑道:
“父亲早已经想好,又何必问我哪?”
“哈哈,既如此,云龙可愿随我往袁本初处一行?”
“固所愿也。”
二人轻笑并肩而去,却留下甘宁赵云疑惑不解。
正文 第一三八章 何去何从
袁绍回营之后并未歇息,也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此次会盟自己被天下英雄奉为盟主,出兵后下汜水,取虎牢,收洛阳,虽说洛阳由于董卓迁离,并未费一兵一卒,但毕竟是盟军威势所逼,战绩不可谓不显。可现今又该如何?盟军虽胜了几场,天子却被董卓挟至长安,当时会盟时许下誓言并未实现;但若挥兵再取长安,这十数万大军齐聚一处,每一天便是损耗钱粮无数,又该如何接济?且汉室已然衰微,自己又何必愚忠,不如大力发展自身实力为上,不过身为盟主,又该如何向各路诸侯解释倒也是难事,一时踌躇不决。
忽闻有人来报,说是刘龙并刘俊义夜访,袁绍急忙命人请进。
“时已深夜,盟主不早生歇息,不知所虑何事?”刘龙笑问。
“唉……绍正思及天子蒙尘,吾等却无良策,正在为难。既是深夜,信德公不在本帐安歇,来此又是为何?”袁绍反问。
刘龙看看左右,袁绍会意,立刻让人退下。
“我受先帝之恩,难以入眠,故深夜巡视各处,然偶得此物,干系重大,特来交予盟主,请盟主定夺。”刘龙说完走上前去将木匣置于袁绍案头。
袁绍开盖一看,浑身一震,面上神情大变,急问道:
“此物莫非传国玉玺乎?”说到最后放低了声音。
“我和云龙皆曾看过,想来当是那传国玉玺无疑,此乃天子之物,国之法器,我实不敢擅做主张。”
“信德公此来都有谁知晓?这玉玺又有几人曾见?”袁绍问道。
“盟主放心,此物只有我及云龙几位兄弟得见,外人并不得知。”刘龙自是深知袁绍的意思,兹事体大,当然越少人知道越好。
袁绍沉吟半晌,忽然道:“此物乃皇家之宝,信德公又是帝胄,何不取之?”
“我既为帝胄便更不当保存此宝,盟主引军大破董贼,令其闻风丧胆,只要再接再厉挥兵西向,必可攻破长安,救出天子,到时盟主可将此宝献与天子,乃大功一件。盟主现在众望所归,此物只有放在盟主处方才安稳。”刘龙说道。
这话是刘龙和刘俊义商量好的,因刘俊义知道历史上袁绍打下洛阳之后诸侯联军便就解散,如今若将玉玺献与袁绍可借此让他继续挥兵长安,解救天子,刘龙深然其言,又怕袁绍疑心,因此一番在刘俊义听来有点肉麻的话他说的十分顺畅。
“既是信德公如此说,绍便暂时代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