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吨载重的船,王魁起码装上五百吨以上的纸张才算亏,按和家双头车(两马,双轮)能拉一吨多来计算,需要近五百车次,显然南怀四大驮帮联手的话倒是有可能,单独一个和家,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完成,和家的马车数不到二百,还有出去维持和家其他生意必须留下一些,能派到竹林的不过百辆,来回跑五次需要多久?半年?
第八十六章 南怀和家
第八十六章南怀和家
南怀名义上有四大马帮,赵家,李家,龙家,最后是和家,不过其中赵李龙三家习惯走外线,也就是说跑长路买卖,和家则基本抱圆了南怀及其附近的所有短途运输生意。
不过这样日子并非一层不变的,最近的时日,四处战火不断,跑马帮和镖局不同的地方就是最怕乱,镖局可以乱中求险利,而马帮则全靠安全运出货物,挣的是劳力费。
所以跑外线的三家最近狠狠地算计了和家一把,尽然同时插手内线生意,搞的和家有些措手不及,虽说没到水火不容,而且生意本来就是各做各的,但和家显然对此很不满,许多头面人都有义愤填膺的表现。
不过这也不是全部,和家一个泰斗级人物,夏老祖就找到家主说了一句:“机会不是等来的,和家不是早就想插手长线生意吗?别人送了机会,你们怎么都看不见呢?”
不得不说,就像当初的度长宁,竹林也是和数的福地,本来和竹林的生意也算大,王魁要求一个半月完成,和数也同意,不过当老祖把消息传到和家当家人那里的时候,和家家主立即决定,六百吨竹林纸和家应该一次性完成,并且这个决定得到了和家集体的支持,最终迅速达成一致飞书至竹林。
王魁百思不得其解其中的奥妙,不过不接归不解,有这样的好事,王魁又怎么能错过呢。
清泰三年十一月初,竹林村双街第一次如此热闹,甚至连住在村西居民区不太出门走动的老人家都跑来集中到这里,图的无非就是个热闹。而双街之上,马车便是这次人门关注的焦点,马车有什么好看的?马车并不好看,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如此之多的马车。
从村头到村尾,双街的街道整整排了四行,有双头铁质车辙的大马车,有农家自备的单马木板车,有新的,也有旧的。总之,各式各样的都有。
只有和数,王魁等少数人清楚地了解,今天赶到的马车总共有:大车二百二十七辆,其中有九十辆是最近一个月,和家新定制的,按平均每辆装四石计,能拉走千石。小车大小不一,总共三百七十辆,其中有和家各个分铺凑出二百多辆,和家秘密雇用一百多辆参杂其中,也可拉走千多石,而剩下的几百石和家还是无能为力,只得高价召集南怀所有散户进行运输,而既然是高价,南怀若干散户自然要挑选好的,再次聚集车辆近二百辆。
如此规模的车队,估计别说南怀了,除了国家动战争的时候,人们何曾听说过?王魁也没想到才五百吨货物尽然被和家搞得如此壮观。怪不得,古时候的商贸展如此艰难,交通实在不便阿。本来可以装五石以上的大车,因为穿越边境时的道路并不好走,所以不能满载。
“和大哥,这次的事情可不关我什么事。你们自己看这办吧!”两个月的卖力生产,一举将砍伐处理后囤积起来的竹纸用光了,王魁才完成这五六百吨的纸张,共计一千八百多打(一打五百大张)。
高兴之余,和数和大掌柜摇摇头:“这是东家的意思,我也管不了那么多,还要谢谢王公子的支持才是,护送人员我们请起来真就亏大了。”
那可不是,本来分两次运输,和家的压力也不会这么大,王魁的目的也达到了,现在搞出这么大阵势来,尽管一再压缩人手,平均一个车夫照顾一个车子,也有七百多人,加上专门组建的护送队伍五十人,近八百人领着如此浩荡的车队穿山过境的一个多月,王魁给的四千两运费(一千定金)和家所挣并不多。
也许你会觉得如此浪费财力不合理,不如在南汉再建立一个造纸坊更合算,其实不然,先是地盘,购置经营的成本,王魁如果不是把造纸坊建在竹林,再建一个同竹林现在的规模相同的一个造纸坊,起码需要三万两以上,加上人员,仓库等相关投入,起码追加一万两,而且想要供应的上一条船的出海贸易,王魁还要等到相关人员能够熟练生产,要知道造纸坊建立好歹也有好一两年了,这些都是靠时间去积累的。总不能把竹林人都搬过去吧,那投资不如把王魁买了算换钱算了……额,扯远了!
最后,王魁也是出于朋友仗义,决定收取半价的方式派出一个大队的竹林护院充当护送队伍和四十人的搬运大队,预防车辆毁坏,大雨天气等等。
装车的工作交给的是造纸坊的工人,王魁四个新仓库刚刚装满又一次被清空。而当货物装到一半的时候,车队就开始整装出了。
“出。”王魁带着竹林的希望就要出了。
“东家走好……!”
“东家走好……!”
仿佛是约好的一样,有近及远,为王魁送行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甚至盖过了第一辆马车启动的吱嘎声,车队像一只蠕虫缓缓开始蠕动。
又一次跨上马屁股,王魁已经可以想象半天后自己的屁股火烧火燎的感觉了。不过毕竟是第一次买卖,王魁不得不认真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