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间即命令腊月:“你都听见了?这就传信给昌阳县,让他们火速前来,瓮中捉鳖!这样的现成便宜不捡白不捡!钟大人在此为官数载,也还算清廉公正。出于报答,怎么着也得让他的履历写得漂亮一点不是!”
腊月恶狠狠地高声答应着,揎拳捋袖、转身就往外冲。
“等等!”
静言悚然一惊,下意识地就是一声断喝,两手重重按住若萤的肩膀。
腊月收势不住,便给门槛绊了个踉跄。
就在这时,一条人影破门而入,磕磕绊绊当中夹杂着慌不迭的声声哀求:“不能、不能!四爷开恩,千万不要啊……”
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正间里的情势瞬息发生了变化。
待到看清来人,众人不觉瞠目的同时,更感到事态密雾弥漫、愈发复杂了。
因为这冷不丁冒出来的人,居然是钟家老宅里的马婆子。
一个专司净桶的老奴,一个叫人实在想不到的存在。
“四爷救命!”
当众人尚处在惊愕中时,马婆子已然跪倒在地,冲着若萤连连磕头。
众人不禁又是一惊。
要知道,寻常人见面,不过就是福身拱手问安而已。即便是奴婢对主子、对贵人,非特殊场合、特殊原因,都用不着行跪拜大礼的。
可是马婆子进门就拜,还不住口地求饶,却是为何?
“马大娘。”若萤的回应不可谓不客气,只是冷冷得如秋霜朝露,“你这是什么意思?救命?救谁的命?你这是在为谁喊冤请命?”
“四爷,求你、求求你!”马婆子手忙脚乱、语无伦次,伴着涕泪纵横,形容惶惶如丧家之犬,“求你不要告发天长、不要再伤害他了!他不能死,你不能让他去送死!就算他罪恶滔天,可是有王世子有安平府撑腰,四爷你一定有办法有能力救他一命的!”
若萤不以为然地笑了笑:“你老人家还不知道吧?他要把我交给山贼头子呢!这跟送我上断头台有什么两样?别人要杀你,难不成你就乖乖地递过头去给人砍?告诉你们,四爷我不想成佛成仙、做不到杀身成义。四爷我没有这么蠢!你们也别想把我当傻子耍!”
说完,脸一沉、眼一紧,再次喝令腊月:“还愣着做什么?快去!姓孟的应该还没走远,这一次、务必要让他就地伏法!”
“不行!”
刚刚还委靡在地的马婆子陡然戟立,并发出一声歇斯底里的呐喊。
君四腾然变色,紧跟着也是一声厉斥:“住口!出去!你给我出去!”
他手扶着桌沿儿,整个人如风中枯叶、瑟瑟发抖。神情间满是前所未见的惊恐,让人不由得担心下一刻他会将桌子上的汤碗不计后果地砸到马婆子的头上去。
而马婆子似乎对此浑然不觉,对于君四的斥责更是充耳不闻。
就像是担心朝不保夕一般,她急切地想要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而君四的恼怒、四郎的冷漠,无疑加深了她内心的焦灼与不安。
很多话、很多事,此刻若不说出来,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
ps:名词解释
1、丹书铁券--这项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民间称“免死牌”、“免死金牌”。
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最早的“铁券”只是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北魏时,出现了铁券作护身之符的现象。隋唐以后,颁发“铁券”成为常制。
隋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又称为“金书铁券”。
最晚在南北朝时,“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早期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唐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明代,“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
明代金书铁券分七等,公爵分二等,侯爵分三等,伯爵分二等。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铁券大体是每等在高和宽两方面都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所有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
明代金书铁券只宥其他死罪,谋逆不宥,免死的次数较少,子孙不免死。
2、子午觉—每天子时、午时睡觉。古代养生讲究“三寒两倒七分饱”。两倒即子午觉。《黄帝内经》: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子时午时都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人体健康。午时小寐,即使不能入睡,也应入静,平衡身体、补充精力。
3、消暑汤――配方:岗梅、淡竹叶、玉指柑、山苎麻、布楂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金钱草、火炭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