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明海图志>第446章 五子至福建

大明崇祯七年九月,白莲教徐佛、沈智、孟先汉、夏仲进、周念庵、张柬白、侯仲平等在荆襄之地聚众起事。

白莲教原本计划九月十五日起事,但因事泄,提前于九月初一日起事,徐佛、孟先汉、夏仲进在长阳、长乐先行起事、沈智、周念庵接踵而起,在当阳、来风、竹山、孝感等地继起响应,并占领当阳,攻破竹山、保康二城。

九月初二日,张柬白、侯仲平在襄阳以南的黄龙起事响应。此三支义军于数天内集中于襄阳以北吕堰、双沟地区,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所有起义队伍,不论男女,“都以白布缠头作记认”。

郑冲是在安平港码头收到白莲教在荆襄起事消息的,九月初二日白莲教起事的消息,被风闻堂列为最重大消息,信鸽传递了两天后,在九月初四日下午到了福建安平。

当时,郑冲在安平港码头准备迎接归来的超武、扬勇两艘战舰,船上搭载了柳如是以及复社五子陈贞慧、陈子龙、夏允彝、徐孚远、方以智。

本来郑冲就想前来迎接柳如是的,因为有了复社五子来投,这个迎接的理由便更加充分,于是郑冲好色轻浮的内心意愿被掩盖成了礼贤下士。

复社五子中,陈子龙、徐孚远、方以智三人再见郑冲时,多少有些尴尬,但陈贞慧一句:“国事为重,为国为民,我等性命都可丢弃,何况区区荣辱呼?”三人这种尴尬顿时烟消云散了。

早在登上超武、扬勇两艘战舰时,复社五子就万分惊讶和震撼,两艘战舰的三层甲板加上四十多门火炮配置,的确能让五个文士震撼许久了。

当时陈贞慧便说过:“尝闻郑氏水军独步东海,远近倭寇海贼红夷不敢试其锋芒,今日见得如此巨舰,方知此言非虚。”

而陈子龙三人却见过更大的龙须号,沉默片刻后,陈子龙回了一句:“此二舰非郑氏之内最大者!”

这句话让当时的陈贞慧和夏允彝更加惊骇,如此巨舰在郑氏水师内居然还不是最大的?

当超武、扬勇缓缓驶入安平港,复社五子一边惊骇于安平港的繁茂,一边注意到了停靠在深水码头的几艘郑氏巨舰。

龙须号自然还是最大的战舰,不远处还有和超武、扬勇一般大小的奋威号,然后五子又见到了新下水的三艘巨舰,果毅号、决胜号、雄风号!

这三艘新舰是年初在安平镇造船厂开始新造的战舰,三艘战舰均出自福州造船名家朱宏碁之手。去岁年末之时,朱宏碁携其独女朱克柔投于郑氏麾下,便在安平镇造船厂设计建造新式战船。这三艘新舰,正是朱氏仿照荷兰战船、同时又吸收了郑冲给出的一些战船蓝图改进而来。

三艘新舰均是同型姐妹舰,舰总长62.2米,宽13.6米,型深6.85米,排水量1400吨,船首船型为飞剪船型,航速13海里小时(24kmh)帆面积2969平方米,装备8门48磅、28门24磅和20门12磅火炮,有效射程米,船员400人。

同时在造船工艺上,朱宏碁和朱克柔也做了改进。这个时代,造成一艘木制风帆战舰至少要用3年的时间,最理想的是6年,大多数的时间都浪费在了对橡木进行干燥处理这个工序上。

对于木质战船来说,防腐十分重要。而制造战船用的木料、油料等是战船防腐的关键。风帆战船大都以耐用、抗打击能力强的橡木做舰壳材料。为经久耐用,对橡木进行干燥处理,使橡木中的水分不超过20,并使用蒸汽弯木法,使木材柔软易弯,韧度增强。

由于在东方没那么多橡木可供采用,朱氏便借鉴《天工开物》中的造船法采用不同船体部位,用不同的木材。

虽然没有优良的造船木材橡木,但在东方可用于造船的木材种类依旧很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优中选优。并根据木材不同的特点和性能用在船舶不同的部位。所以当年郑和才能造出庞大的远航船队七下西洋,没有橡木,物产富庶的东方依然能找到合适的替代品。

常常用到的木材种类有: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赤木、樟木、楠木、楸木、梓木、槠木、桧木等。

如《天工开物》在“舟车第九”中说:“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长不足则接,其表铁箍逐寸包围。船窗前道皆当中空阙,以便树桅。凡树中桅,合并数巨舟承载,其未长缆系表而起。梁与枋樯用楠木、槠木、樟木、榆木、槐木。栈板不拘何木。舵杆用榆木、榔木、槠木。关门棒用周木、榔木。橹用杉木、桧木、楸木。此其大端云。”

三艘战舰龙骨采用的是柚木,柚木材质坚致耐久,是膨胀收缩为所有木材中最少之一。能抵抗海陆动物之侵蚀,且不致腐蚀铁类,因收缩率小,故不易漏水。因柚木具高度耐腐性,在各种气候下不易变形,易于施工等多种优点。故将其用于龙骨、甲板用材。而赤木、楠木因硬度高,耐腐蚀,用于船体外壳及船舱分隔等等。

所有木材均在伐木场便采用人工烘焙加工的方式进行脱水干燥处理,运至造船厂时,便可直接使用。同时所有木材均用桐油粉刷三道,确保木制纹理密实。

最后水线以下船体朱氏还采用了铁皮包裹的方式,这样加重了船体自重,减少了压舱石占用的船舱,节省出不少船舱空间来。

最后就是东方工匠的卯榫技术及郑冲提出的工序优化方案的采用,也大大节省了不少造船时间,所以三艘战舰才能奇迹般的花了九个月时


状态提示:第446章 五子至福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