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都市现代>渭北春雷>15回逛新城红桌忆红肉 回旧村黑夜坐黑车
身偷着抆了半会,直到服务员把自己的饭端来放到面前才回过身说:“同志,给我拿两个塑料袋吧。”

服务员啥话没说,走到柜台里取了两个塑料袋拿过来交给玉顺。玉顺打开塑料袋,把兄长捡出来的肉片装进袋子里说:“哥,我今天把肉吃得多了,见了肉就不想吃,把我碗里的肉片也给你装上。”他不等哥哥说话,就把自己碗里的肉捡出来往袋子装。

小伙吃着饭说:“老叔,纸能包住肉吗,弄湿了不就破啦。你都那么大的年纪了,好像没进过食堂,食堂里都有塑料袋,吃不了的完全可以打包带走。”

常大伯说:“早知如此,就不浪费那两张纸啦。我过去进过食堂,也吃过煮馍,那时没有塑料袋,煮馍都用的是猪肉,名字叫做‘红肉煮馍’,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小伙边吃边说:“用猪肉煮馍,肥的腻的咋吃哩?你们过去怎么爱吃那种东西?”

常大伯慢慢地吃着说:“小伙子,那时的人生活不好,一年到头,每人分上一半斤棉籽油,逢年过节才吃一点,平时很少吃油,人的肚子没油水,见了油腻东西就觉得特别香。当时有句话说:‘羊肉膻气牛肉顽,猪肉好吃没有钱’,那时的猪肉比牛羊肉贵。

现在不一样啦,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提高了,一个人一月就吃一斤多油。肚子油水多了,看见油腻东西就不想吃。这样一来,牛羊肉的价钱就比猪肉贵得多。”

小伙吃着饭又问:“老叔,你说过去的人都爱吃猪肉,那时的红肉煮馍可能很贵吧?”

常大伯吃了一口说:“也不算贵,自己带馍,煮一碗就是三四毛钱。”

小伙吃惊地说:“啊!三四毛钱,这么便宜。那你们不用做饭,每天吃两顿煮馍就行了。”

常大伯叹着气说:“唉,就那三四毛钱的煮馍,农民还是轻易吃不上。我是给‘刀山路’上拉沙石的时候才吃过几次,平时,谁还能吃起一顿红肉煮馍。”

小伙又惊奇地说:“拉沙石,修路咋叫你们拉沙石哩?你那时就会开车?真没看出,老叔还是个老司机哩。”

常大伯笑了笑说:“开车,我一辈子连气车摸都没摸过。那时候就没有气车,修渠、修坝、修路、搞建设,用的全是人力,运输工具就是人拉的架子车。我们给刀山路拉沙石,每人一辆架子车,早上去河滩里装满沙石,再拉到刀山路上,来回大概五六十里路,中途不吃饭就拉不动车子。生产队知道大家在家里吃的是‘哄上坡’,出门带的是‘铜锤馍’,就给每人每天预支五毛钱,好让社员拉到中途的镇子上,热热乎乎地吃碗红肉煮馍。”

那小伙好奇地问:“啥叫‘哄上坡’,啥叫‘铜锤馍’呀?你们出门为啥要带什么‘铜锤馍’哩?出去买几个馍不就行了,那么远的路带馍,不够麻烦钱。”

常大伯看着小伙说:“你才多大呀?难怪不知道,那时,你可能还没出世哩。过去的人太可怜,农民常年四季,基本上吃的都是包谷,分几十斤麦子珍贵得跟人参一样,逢年过节才能改善几天生活。‘哄上坡’,就是用包谷面打的搅团,吃一碗又涨又饱,上个坡就没有啦。‘铜锤馍’又叫‘打狗蛋’,就是用包谷面蒸的馒头,热的时候还能咬动,凉了又黄又硬,就跟铜锤一样,根本咬不动。那时候的食堂也卖馍哩,但不是农民买的,凡是主食都要粮票。粮票只有吃商品粮的工作干部才有。一般农民都没有,就是生病住院、出门上路、三天五天都得从家里揹馍。我们拉沙石,能在中途把铜锤馍煮煮就很不错啦。”

玉顺听到这里就说:“那时的农民生病住院,可以开证明到粮站去换粮票,不一定都要揹馍。”

常大伯又说:“唉,难着哩。我拿着医院,大队、公社开的sān_jí证明到粮站去换粮票,人家不要包谷要麦子哩。我只好把全家过年的一点麦子揹到粮站,人家先是说脏,叫我拿筛子筛了两遍,人家又说太潮,又叫我晒了一个中午,还要扣水分,刨杂质,一斤小麦只能换七两粮票。说什么麦子是毛粮,粮票是净粮,比例就是十斤换七斤。我觉得划不来,就把麦子揹回来了。粮票没换成,还欠了老队长一个人情,人家就算给咱把证明开了。”

小伙同情地说:“你们真是够艰苦的,经常吃那样的伙食,还要拉那么重的架子车,跑那么远的路,人咋撑得住哩?家里的人就愿意让你们去干那牛马活吗?”

常大伯说:“家里人盼不得我经常出门拉东西,天天都去那才高兴,咋能不愿意哩。”

小伙子又茫然了,睁大眼睛看着常大伯,十分诧异地说:“怎么,你,你不是父母的亲娃?”

常大伯继续说:“那倒不是,你要知道,那时是挣工分哩,拉架子车出力大,工分也高。还有个更重要原因,就是能预支五毛钱,虽然年终决算要扣哩,当时手头就能活便一点。红肉煮馍用去三四毛钱,还能余一两毛,连续出几天差就能攒点钱,给学生买点学习用品,那就不太为难啦。同时,我每出一趟差,还能把全家生活改善一回。”

那小伙又愣住了,常大伯看他刚刚展开的眉头皱在一起,也就毫不掩饰地说:“我那时就是把肉捡回去,拿刀切碎,在切点萝卜、白菜之类的东西煎成臊子,全家人就能动动荤腥,浇在搅团上,饭就香的多了。”

饭馆里的人连饭都不吃了,看着常大


状态提示:15回逛新城红桌忆红肉 回旧村黑夜坐黑车--第5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