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终于体会到一个人的心到底有多狠有多硬。
殷清风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的变化,只是冷冷的看着他吐血、冷冷的看着他将血迹抹去。
事已至此,他没有退缩的余地了。
他深呼吸几口,感觉胸口没那么沉闷了,“老朽再次感激殷侯的点醒。”
他缓缓跪下,“求,殷侯给王氏一条生路。”
殷清风望着王度的脊梁,冷然一笑,“若本侯不应,老先生是不是要血溅五步?”
王度用最缓慢的语调说出他最大的怨恨,“老朽,不敢。”
“老先生既是长者又是一族之主。若是有人知道本侯竟然让千年的王氏家主跪拜于前,老先生这是让世人戳本侯脊梁骨啊。”
王度的心渐渐麻木的,他现在就坚持一点:不管这人怎么羞辱他,他一定要为家族求一条活路。
他不敢赌李世民有没有第一步第二步甚至第三步,但这话已经从这人嘴里说出,就绝不会是空穴来风。
想想家族千年来的辉煌,再想想现在的处境。想想殷清风的狠毒,再想想家族的未来。他,禁不住潸然泪下。
殷清风见王度不回话,“老先生最好是起身,难道,非要本侯去搀扶嘛。”
见王度还是不动,殷清风无奈了,这不是耍赖皮吗。
他蹭了两下胡须,“本侯听说河东裴氏有什么东眷西眷洗马裴的,那太原王氏有多少分支啊?”
王度不敢抬头让殷清风看到他的丑态,“裴氏的分支各有渊源,王氏同样如此。
太原王氏的系姓始祖是黄帝的第四十二代后人、东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晋。
从晋祖以下排,二十八世祖霸公在后汉朝时建太原王氏,其二子建祁县分支和晋阳分支。
祁县分支的十二世孙冏公于北魏朝建乌丸王氏,世居幽州。
四十四世祖虬公于北魏朝定居于龙门建龙门王氏,分四房。至老朽,已有四世。又,老朽之胞弟王通的子嗣迁徙至河南伊川县另立下伊川天院王氏。”
殷清风捋了半天,“你的意思是,你既是龙门王氏的家主又是太原王氏的家主?”
“是!”
大鱼啊~~~裴寂也不过是一眷之主,而王度却是整个太原王氏的老大,更有直属部队龙门王氏。
麻蛋的,老王家从黄帝往下能记载九十世,而老殷家到小爷这一代只有十四代的记载,这差距...
“现今的太原王氏有多少嗣男。”
“龙门王氏有六百九十三人,其他分支,世系较近的大约在九千人左右。”
“你这家主当的,还“左右”。那本侯问你,二十五岁以下的读书子弟能有多少?”
“这...一千人总是有的。”
“一千人...”殷清风敲着桌面。
不算多也不算少。安排起来不是很麻烦。
“如果想听本侯的建议,你最好起来坐好。”
王度心里一喜。
但他站不起来。
除了每年的祭祖,王度已经多年没有下跪了。现在他想起身,浑身已经麻木了。
殷清风等他坐好,“你弟王通在自己的学说里,谏言皇室要实行三教合一?”
“是。”
“那,你认为释和道的长处在哪里?为何要和儒学夹杂在一起为帝王所用?”
唐朝中后期,尤其是在柳宗元的复古运动,释和道的思想已经逐渐从朝堂上排挤出去。但此时还是主流思想。他想听听这时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只有抓住根本,才能解决矛盾嘛。
王度有些为难,“老朽对...只能从胞弟的记述中讲起。
佛家讲的是“见性、救世和通万有。”。
见性,见到人的心性,叫“内观内照”。
想要达到内观内照,在修行上要分三步,叫做“戒、定、慧”。
戒是有所不为,不能说谎话、不能杀生、不能做坏事等;定是不为万物所扰,哪怕泰山塌下来,我也不为所动;慧由戒和定入手,慢慢会产生智慧,就是所谓的“定慧双修”,不定就不能产生智慧,有了智慧以后又可以更好入定。
救世是指劝人为善普度众生。
一个人看清这世间的真相,又是一个普度众生的善人,再加不断诵读和宣传佛教的教义,就能达到“通万有”的境界。
道家是“养生、遁世、穷万物。”
道家注重养生之道,不关心世事,但凭着一个道法自然的理念,就穷尽了人间的真理。”
殷清风瞥了撇嘴。
唐朝之前的光头教是如何宣传的他不太了解,但流传到后世,那帮男女光头们,距离释教本意已经相去甚远。更多的就是贪财的形象。
至于道教的独善其身,就更不适合治理国家了。
当然了,现在的道学,也就是玄学,是从两汉的老黄演化而来的。
道家分为老庄和黄老,黄老派始终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主张宽刑简政因俗简礼,依道生法依法治国,是汉唐的根本,而老庄派不过是冷眼热心,那里来的遁世?
“身为学儒者,我为某些鼓吹释、道学说的人感到恼怒和羞耻。”
王度有些反应不过来。
“不知老先生可通医术?医家有言:人的身体虚寒,则万病生。
如果把儒学比作一个人的话,它现在还不到而立之年。只要炎黄苗裔不绝,儒学就还要再传承两千年、三千年、四千年...
耄耋老者一旦有疾,非药石不能救也。但对一个青壮来说,增强自身体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