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穿越重生>大明领主>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于收入1

算下来,加上其他的收入,金华义军已经实现了月收入三千二百万的收入。

这相比大明崇祯年间一年不如一年的国库收入,简直就是逆天的。

现在依然在勒着裤腰带过日子,日夜操劳,忧心忧国的隆武皇帝朱聿健,更是没法比。

朱聿健现在住的地方肯定不缺,为了他这一杆大旗不倒,南明的官员是尽心竭力,那里有最好的宅子,那里有最好的吃,一应给他,白给的,皇帝吗,有这个特权,但要说朱聿健腰包和国库里面,腰包倒是里面有银子,但不充足,都是各位大臣奉送的,国库吗,不是跑老鼠,而是能在里面跑马,打一场马球赛了,空的连空气都不愿意进去。

这么精明的朱聿健治理的这么出色的福建难道就没有一点税收?

有,还真有,不过都进了底下那些大明豪绅和官员的腰包了,剩下那一点杯水车薪的,根本不用入库,就又被各个部门官员瓜分了,只有很少一点去做朝廷的事情了,大部分以福利,官员俸禄,各个名目的开支进入了官员的腰包里面了。

作为隆武朝廷总督,作为想要将隆武这杆大旗扛起来,躲在下面发展的金华义军,是要交税的,地方向中央的税,每个月张强都按时缴纳,从开头隆武钱多补贴了张强一百万两银子,若干物资,以报答他救命之恩以外,每个月张强都向隆武缴纳十万的银子,作为他和他互相不干涉的代价,以后随着地盘的扩大,收入逐渐上升,如今每个月光交给朱聿健这个中央的税收,张强就要出一百五十万。

而这一大半都要交给朱聿健本人,充实他的荷包的,剩下的五十万是给朝廷国库的,作为隆武朝廷运作的费用。

而朱聿健本人的荷包除了打赏下人,官员,自己花以外,还开门做生意,最后落下的也不多,不过这不关张强什么事情,人家的钱怎么花不归张强管辖。

总之金华义军在隆武朝廷这里要开支一百五十万的费用,加上为了获得情报,支持一些官员,让他们在朝中替自己遮风挡雨说话,每个月又支出二十万两银子,作为特别经费,还有为了维持在福建,广州的驻军费用,保护隆武朝廷不受到清军攻击,让张强没有了大义的旗帜,金华义军开支军费三十万两。

这么一总结,在隆武朝廷身上花的钱就有二百万两银子一个月,都快赶上现在金华义军的商税税收了。

金华义军领地,随着部队换装,部队的火绳枪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老是拿着一杆火绳枪在那里光说不练,多达八万的军队每个月光训练使用毁坏,磨损的火绳枪就得一个火绳枪工厂一个月的产量来维持。

而且火绳枪也在每天不断的改进,今天换一个不容易熄灭的火绳,一旦技术成熟,马上给部队的所有火绳枪的火绳进行更换,旧的火绳回收重新利用,或者当货物交给米林的军需部门给卖掉。

这一换装,就需要大量的钱来支持,于是军队虽然不是每个月必须换装,花这一笔钱,但有个两三个月来一次,也是不小的费用,小的改动,不过二十万银两,就像火绳换装,花了二十五万两银子。

大的换装,当火绳枪技术改进到百分之八十的零件都改进过以后,进行一次集体换装,就是换枪,以前是火绳枪0。1版本,改进以后是0.2版本,0.3版本,大换装一次是1.0版本。

改进第一次的火绳枪质量轻了一斤,因为找到了更好的木头制作枪托,木头轻还不容易在战斗中损坏,扳机的力量变得更加轻便了,更容易击发,增加了新的表尺瞄准准心,使得射击命中率更加准确,因为炼钢技术的进步,使得原先厚实的枪管,变得薄了,但更加耐压,比起铸造的枪管更加耐压,整支枪变轻了百分之三十,去掉了三脚枪架,枪支又变轻便了许多。

基于这些改变,火绳枪部队进行了一次大换装,旧的火绳枪陆续出卖中,这一次同郑成功部下们的交易中,黄延和刘国轩,余兴的部队可是跟着张强他们打了赤嵌城的,对于金华义军火绳枪部队猛烈的火力,尤其是排枪齐射那种华丽的阵容深感震惊,出钱出力要求张强卖给他们火绳枪,并且帮助他们训练部队。

于是张强乘势把以前1.0版本前面金华义军装备从金华义军兵工厂里面制造出来的火绳枪用货物和银两卖给了郑成功这几个同自己走的近的大将,不过毕竟张强的金华义军陆军部队人数众多,装备的火绳枪也不少,去掉那些冷兵器部队,装备火绳枪的部队就有三万人。

三万支火绳枪,加上替换的火绳枪,以及火绳枪零件,火药,火绳等东西,张强需要出卖的火绳枪达到了三万八千支。

郑成功的部队不少,但还是以冷兵器作战为主,他们的火绳枪手不是很多,即便张强的原因,三四个他的部下想要训练一批火绳枪部队,几个人加起来,也不过六千人的火绳枪部队,不过买了八千支,这和张强巨大的库存是有着瀑布大的落差。

为了那一次换装,张强可是用了三百万两银子生产,二十万两银子运输,前期用了半个月时间对一些优秀的士兵进行集中培训,然后让他们在换装以后可以教会士兵们熟悉新的枪械性能,培训又花了一万两银子,换装用了一个月时间,直接动用的换装官员的就达到了三百余人,他们组成了一个武器换装评估小组,他们完成任务以后,张强可是每人发了一百两银子的奖金,当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一章 支出大于收入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