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崔石等人下马上山,半山腰处忽然见到松篁一簇,楼阁数层。走近些只见山门左边立有一块石碑,碑上刻着这么十个大字。
呵,吴承恩也是个没新意的。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后来流行网络的玄幻小说,常有“洞天福地”的说法,该当是从这里沿用而来。
跨过山门再走几步,二重门上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口气真是不小啊!
崔石感叹,书上说就连太上老君门口都不敢挂这种腔调的对联,镇元大仙且不论神通法力如何,架子摆得很大。
过了二重门,从里面急急忙忙迎出来两个道童,看衣着打扮倒也颇有点仙风道骨的模样,正是镇元大仙座下两个最小的弟子——清风,明月。
但崔石早就翻烂了这几页书,知道清风明月看上去虽然只是十二三岁的年纪,实际上却远不止此。
清风今年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也有一千二百岁。
《西游记》里说,他俩是镇元大仙“绝小”的两个徒弟,其他修道有成的徒儿都跟随师尊去上界听讲,只留下清风明月看家。
从岁数上来算,这俩道童,已经能算是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了。
崔石看着面前两个最多只有初中生模样的孩子,心头升起一种怪诞的感觉。
“老师父,失迎,请进!”
清风明月同时躬身施礼,带唐僧等人去正殿观看。推开雕花木门,大殿中央的墙壁上,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两个字,下面有香案香炉,几炷线香燃起袅袅腾腾的白色烟气。
唐僧洗手焚香,再三礼拜之后,回头笑问道:“两位仙童,你这里为何不供奉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是放了天地二字在这里?”
清风矜持一笑,明月略带傲然地挺直腰杆,朗声道:“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呵呵,吹牛逼。
崔石撇了撇嘴,这俩道童果然还是不出所料地无知。
听这副描述,镇元大仙简直就和三清道尊地位相当,甚至犹有过之。
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两个修炼未成的小道童,出于对师尊的崇敬,或许还要带上一点炫耀吹嘘的成分,才说出这番大言不惭的话来。
跟三清道尊平起平坐?可这次镇元大仙出门,就是去元始天尊那里听讲,而且走的时候亲口说“不可违了大天尊的简帖”,如果真是和元始同级的存在,用不到“听讲”二字,也不至于对方一张帖子,就表现得谨慎小心。
至于这里为什么只供奉天地,那或许只是修炼的派别不同,不属于三清一脉,当然也就谈不上每天焚香膜拜。
比如说信上帝的,哪怕只是一介平民,也不会去摆个如来佛祖的神像拜一拜,不是一个系统嘛。
不过崔石可没像孙悟空似的直接就出言嘲讽,而是笑嘻嘻地不说话,坐看两名道童大吹法螺,只当是看戏。
落座奉茶,闲谈几句,唐僧表现得十分得体,也让两名道童暗暗心折钦佩。果然不愧是师尊的故人,这份气度的确是得道高僧。不过那几个徒弟么,看上去可就不怎么样了,尤其那个戴眼镜笑眯眯的,总觉得不是好人……
“老师父请先稍坐,奉师尊旨意,弟子去办一点这五庄观的土产侍奉。”
唐僧连忙客气道:“有一杯茶解渴已经足感盛情,等会儿借贵地锅灶做顿饭吃,在此歇息歇息,吃过饭便要继续西行。”
清风笑道:“老师父不急,我二人去去就来。”
两名道童一走,崔石嘿嘿笑道:“老唐,等会儿不管他拿来什么东西,你都不要拒绝,先接过来再说。你不喜欢,我和八戒老沙也可以尝尝。”
什么东西?
唐僧心想我还算不算是个名义上的师父,这到底是什么土产还没拿过来呢,你就说“我不喜欢”,我凭什么不喜欢啊……
再说了,清风明月两位道童显然是有道之人,既然侍奉土产,无非是瓜果桃梨之类,大家一起吃个新鲜也好,难道这里的土产,还能是什么荤腥野味不成?
不多时,两名道童去而复返,端着一个非金非玉的丹盘,丹盘上有丝帕垫着,端端正正放着两枚人参果。远远一望,只见宛然像是不满三天的小孩盘膝坐在盘中,手足俱全、五官清晰,甚至都能隐约感觉到这两个闭眼的孩童微弱的呼吸声息。
明月端着丹盘,清风躬身笑道:“唐师父,我五庄观土僻山荒,无物可奉,土仪素果两枚,权当给师父解渴。”
啊!!
唐僧吓得从座椅上站起身来,看都不敢看那两个赤身露体的孩童,颤抖着声音双手合十道:“善哉!善哉!今年也算是风调雨顺,怎么你这道观里……竟然吃人?”
“这分明是个不满三天的可怜孩儿,他父母怀胎不知多少辛苦,才生下这样健康可爱的孩子,怎么说给我解渴?”
明月道童一笑,心想这和尚毕竟还是肉眼凡胎,不认得我仙家宝贝。
“唐师父,此物名叫‘人参果’,的确只是树上结的果子,吃一两个不妨事。”
胡说八道!
唐僧又惊又怒,立刻就要训斥推辞。
“咳咳!”
崔石赶紧咳嗽一声,这老唐健忘症么,亏得我刚才还特意提醒一下。你可以不吃,可别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