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门山炮,将第八师团中间的主阵地和两翼的阵地来来回回总共覆盖性炮击高达两个多小时。
独立团根本没有火力侦察的意思,径直用近乎蛮横的炮火,以及一副爷最缺的就不是炮弹的架势,几乎将日军阵地上所有能看得见的突起的工事全部炸平。
响彻整个战场上空隆隆的炮声更是几乎将位于阵地上的日寇耳膜都快震聋,他们总算知道了一个道理,没有了大炮,他们其实比他们曾经看不起的中国军人也强不了多少。
他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着运气不好被一颗落下的炮弹轰上天,等着中国人发动进攻,兴许他们还有机会射出枪膛中的子弹。
位于中路的迟大奎的三营已经运动到日军阵地前300米,两个侧翼则交给了祁光远的一营和董升堂的二营。
总算,在四一式山炮整整炮击了两个半小时,明亮的天色开始变暗的时候,落在日军阵地上的炮弹逐渐由密集变成了稀少,直至没有。
中国人要开始攻击了,憋屈了半天的日军步兵迅速钻出了防炮洞冲进了战壕,趴上了战位。
可他们看到的,却不是传统意义上步兵开始发动的进攻。
六个拥有着履带的大家伙喷着黑烟缓慢而坚定的朝阵地上冲来,跟随其后的,才是步兵,足足一个连的步兵都躲在大家伙宽厚的身形背后。
那几个大家伙,日军当然应该熟悉,那曾经是他们用来拖动数吨重的大口径榴弹炮所用的履带牵引车,现在竟然成了中国人来攻击自己的武器。
但是,也仅是似曾相识,柴油牵引车已经被改造的面目全非,如果不是听着熟悉的柴油机怒吼的声音,他们真不敢相信,那曾经是属于他们的装备。
那是刘浪想的主意,整个柴油牵引车,从车头到车尾,全部被厚达十五公分以上的木板给围住,不光如此,在车头的发动机前,刘浪甚至还绑上了数袋沙袋,驾驶室更是用密不透风的厚木板以及沙袋封了个严严实实,只留了两个巴掌大的玻璃供驾驶员看前面。
六台被简陋改造过的有些可笑的重型牵引车,顶着日军的弹雨坚定的朝日军的阵地冲去。
可日军没一个人笑得出来,用屁股想,他们也知道中国人搞出这六个大家伙当然不是用来仅仅给他们当靶子用的。
日军步兵疯狂的朝目标明显的牵引车扫射,步枪、轻机枪、重机枪全部开火,如果被中国人冲到了阵地上,他们明白那是什么后果。
现在,他们不光是在重武器上不如中国人,就是在机枪这种轻武器上,他们也输了,那种射速奇高的轻机枪已经在罗文裕关口试验过它的巨大威力,在那种机枪全速开火的时候,简直无人能挡,曾经被倚为长城的92式重机枪500发每分的射速跟人家那一比,简直就是个渣。
6.6毫米口径的步枪子弹和7.7毫米口径的92重机枪子弹打得碎木乱飞,但却阻挡不了牵引车履带坚定的滚动。
仅仅贴上了一堆烂木头,牵引车就开出了坦克的气势。
对于敢于开火的重机枪,在6百米外的一处阵地上,赵二狗炮兵连的迫击炮排已经一字排开十六门各式迫击炮,六门60炮和十门82炮,就是专打日寇火力点的。
一收到炮兵观测员报过来的的数据,对于每一个坐标,都会有高达二门迫击炮进行攻击。
别说现在已经没了大炮支援的第八师团,其实就算是在曾经的时空,兵强马壮的第八师团在面对只装备了迫击炮的第29军时,也吃过迫击炮的大亏,29军的一个迫击炮连曾经对一个日军中队进行过炮火覆盖,猝不及防的日军中队差点儿没被迫击炮炸得取消建制。
不管是步兵炮还是山炮甚至是榴弹炮,在打击战壕里的重火力点这一功能上,统统抵不上从生来就是要将炮弹送进战壕的迫击炮。
迫击炮如此牛逼,为何日军不装备?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迫击炮实在不符合日军节约的作战理念,像迫击炮这样并不能保证特别精准需要用覆盖炮击来打击敌人的武器,简直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简直就是犯罪。
好吧!岛国人与生俱来的抠逼本性让他们摒弃了迫击炮,而选择了。。。。。掷弹筒,就是那个小小的如同手电筒的玩意儿,却被二战后评为日军设计最合理的武器。
掷弹筒是不错,能像个微型迫击炮一样,将一颗手雷送到500米之外的敌对目标处,携带起来又方便。
可是,无论从射程还是威力上,和迫击炮哪怕是最小口径的60迫击炮比起来,掷弹筒就是个小菜逼。
十六门迫击炮同时对八个重火力点发动的炮击很快就让日军知道了什么叫大口径,连续几颗重达3公斤的迫击炮炮弹炸出的效果就是,不仅位于沙袋包围中的重机枪被炸成了一地零件,连带着周围方圆二十米的日军被炸上了天。
让直瞄炮最无助的,是战壕,但让迫击炮最喜欢的,却就是战壕,没有战壕这种半封闭环境,怎么能发挥冲击波的威力?
日军也不是笨蛋,在轻重机枪被人盯上之后,也不是没有掷弹筒兵悄悄的躲在后面用掷弹筒对六个庞然大物进行攻击。
可六台牵引车并不是静止不动,它们在运动,除非是被掷弹筒掷出的手雷直接命中,否则,一颗小小的手雷在附近爆炸,真的是对装着木头护具和沙袋重达数吨的牵引车毫无影响。
更何况,在距离日军阵地接近二百米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