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抗战之还我河山>第279章 第4旅团的末日 20

如果说这边西义一在喜峰口碰了一脑袋包虽然痛彻心扉但尚不至于寻死觅活的话,那边铃木美通在罗文裕可就是凄凄惨惨不用寻就要死了。

刘浪带着已经休整过一个多小时的独立团两个步兵营及唐永明三个营在距离铃木美通的主阵地外700米处就停住了,也没挖什么战壕,只是要求每个士兵给自己简单的挖了个散兵坑,关键时刻能躲避敌人的机枪就行了。

战线拉的很开,合计3000多号人从三面将第4旅团的主阵地包围住,就留下了个往北的一个口子。

然后,已经试射完毕的赵二狗就指挥着他现在手头上的十三门日式41式山炮发言了。

第4旅团为了增加防御力度,将兵力收缩的比较集中,整个阵地不过是一块方圆不过1万多平方米的地盘,也不过一个半足球场的大小,里面足足放了2000多号人马。

像这样的密集阵型防守强度当然是上来了,但战略回旋的余地可就小了,尤其是敌方如果有大量的火炮的话,这样的阵地无疑于自寻灭亡。当刘浪俯瞰到第4旅团这样缩成一团乌龟状的阵地,当时就差没仰天大笑几声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愉悦,这还真是茅厕里打灯笼---主动找死。

不过,这还真不能说铃木美通是个超级蠢货,所有的布置都是取死之道。其实这位堂堂大日本帝国陆军少将也想摆出一个守中带攻,让人一看都小心脏停跳的完备防守阵地。可是,那也得有那个条件啊!

说是他手下现在有2000多号人,可是,除了当预备队没怎么动的一个步兵大队所有装备都是齐全的,甚至,他们还有四门步兵炮。其余的1000多号人都是从攻击中狼狈逃窜回来的,不仅丢失了所有的重装备,甚至很多人为了逃命,连宝贵的三八大盖都丢了。

按常理说,在战场上丢失自己武器的士兵都得被严格的执行军法,可别说铃木美通不敢下这个命令,恐怕就是武藤信义也下不了,逃回来的1400多号人,足足有一半是赤手空拳跑回来的。

剩下的那一半倒是还拖着枪,但,失去了所有重火力以及必胜信心的他们,还能像以前的帝国士兵一样被信任吗?

换句话说,铃木美通手里实际的兵力也就那个步兵大队还堪一用,其余的败兵之将们也就是充充人数罢了。一个步兵大队的防御面积自然不能太大,铃木美通愁白了头也就只能将防御阵地布置成这样了。

然后,阵地上的第4旅团残部就倒霉了。

十三门75口径大炮同时开火什么概念?不说排山倒海吧!那也是动人心魄。

那还只仅仅是看的人,只有处在阵地中的日军士兵们感受才是最深刻。13个巨大的火球几乎同时在阵地上腾起的时候,伴随的是不知多少被抛飞的人体。

每颗炮弹的杀伤范围都在15米半径以上,日军挖的不过一米半深的战壕和其中浅浅的防炮洞根本无法防御75口径山炮炮弹的巨大威力。

只要在山炮杀伤的范围之内,不管你是藏身于战壕还是躲在单兵防炮洞里,都躲不开被杀伤的命运。巨大的冲击波将战壕里的日军掀飞,同时将浅浅的防炮洞震塌,将躲在其中的鬼子活埋在里面。

在刘浪的严令下,赵二狗一点儿也不心疼炮弹的损耗,每门炮都备足了90发炮弹,一副打光了日子不过了的意思。

一千多发炮弹,打了足足大半个小时,把不大的日军阵地来回犁了好几遍。

刘浪尚觉得不停在日军阵地上绽放的礼花不够绚烂,又将携带的所有迫击炮调过来,一股脑的往已经被笼罩在硝烟中的第4旅团战壕里丢。

这其实跟山炮轰炸一样致命,躲在战壕里的士兵最怕的炮是什么?不是榴弹炮也不是加农炮,而是迫击炮和可做曲线炮的山炮。

榴弹炮和加农炮这些炮威力是大,但是因为精度和弹道的原因并不能准确的将炮弹送入战壕,冲击波的威力再大,士兵只要躲在战壕里,基本都没事儿,除非是点儿背,被炮弹直接命中战壕。

但曲线炮可就不一样了,像迫击炮这样曲线炮优秀的代表最擅长的就是将炮弹像扔手榴弹一样精准的送入战壕。

山炮这种多面手既可以直瞄也可以当曲线炮使用,只是精度差点儿,主要还是靠威力取胜。

头顶上不停有山炮催命,躲战壕里还有雨点一般的迫击炮往下砸,先前那股已经被打寒了心丧失大日本帝国士兵荣誉感的败兵们估计也是破罐子破摔,既然能跑第一次就能跑第二次。

在眼瞅着同伴的残肢剩体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眼前被抛上天空之后,败兵们终于有人压抑不住内心的恐惧,跳出战壕,朝没有敌人包围的方向逃去。

虽然知道中国人不会那么好心会放人一马,但逃出眼前的这个地狱才是第一要务,马上都要被活活炸死了,那还会考虑什么以后?

有一个带头,已经有破罐子破摔的败兵们接二连三的冲出战壕,向未知命运的北方狂奔,人数之多,就连亲自负责来给败兵们压阵的谷仪一大佐在拿着手枪连毙几名士兵之后都不得不放弃了。

因为,根本没人理会他,哪怕是他连开几枪打死好几个,忙于逃跑曾经英勇的帝国士兵们根本没有人在意,甚至连回头的意思都没有,就像受了惊的兔子,头也不回的钻入还在持续不停腾起的硝烟中,往北方跑去。

“八嘎,完了,完了,第4旅团完了。”谷仪一瘫倒在战壕里。

他明白


状态提示:第279章 第4旅团的末日 2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