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抗战之还我河山>第1045章 旧关开战(求月票)

因为第77联队有坦克助阵的缘故,所以一开始,旧关前线无论是独立团一营还是左右两翼的772团阵地,所遭受的压力比娘子关前的第三军还要大的多。

日军步兵的影子都还在数百米外,日军的榴弹炮就先来开路,足足朝旧关主阵地和两翼阵地倾泻了超过一个小时的炮火,将山坡和山头来回犁了几遍。数处战壕都被生生炸塌不能使用。

在这一个小时里,日军飞机也赶来助阵,两个波次总共十二架轰炸机朝旧关战场丢下了十二枚重磅航弹。只是有先前被两处防空阵地伏击的教训,这一次日军都是在最少800米的高空投弹,所以说这准头也就是那么回事。

不过瞎猫也能逮上死耗子,更何况一炸就是数千米火海的航空炸弹呢?虽然留在阵地上做为观察的士兵并不多,但躲在最多只能防山炮炮弹防弹洞里的士兵依旧还是有了伤亡。

一个小时的时间,冒着日寇炮火的狂轰乱炸,三处阵地足足向上派出了最少三个步兵班,最终能活下来的,也不过三分之一。

有二十多人,还没来得及向日寇开上一枪,就被漫天炮火撕成了粉碎。和娘子关前的第三军一样,哪怕是强如刘浪,也不敢阵地上一个观察员都没有,让日军就那样轻易占领一线阵地。

反斜面坑道战术最主要的战术要领本不是死守山顶棱线,而是相机撤回山背面的坑道,同样以己方炮火对棱线阵地覆盖之后再夺回。

说白了,想打好这种以反斜面坑道为主的山地防御战,首先,守方也得有大量火炮,足以覆盖棱线阵地的火炮;这一点独立团炮兵营拥有6门山炮和大量迫击炮甚至还有一直处于保密状态从未外露过的暴风火箭炮,完全可以满足,而且,比长城之战之时要强的多。

次之,山背面得有让攻方挠头的坑道工事,哪怕就是占领棱线,也不能说就能保证攻入坑道,将守军彻底赶出阵地。但这一点,刘浪这次可是远比不上长城抗战之时了,独立团花费了一个月在土山上构筑工事的罗文峪远比此时独立团在石头山上仅花了不过一周的旧关要不知道强哪儿去了。

像这种白天如果丢了山顶棱线阵地,只要日军发现端倪,大量投入兵力和用火炮压制炮兵,那简易反斜面坑道的772团和独立团一营要付出的代价可就无比惨重了。

所以,山顶的阵地不能轻易丢,哪怕就算是要丢,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强如刘浪,也只能硬着心肠,看着叶子飞在联系不上山顶观测阵地的士兵后就再派四至五人上去,连续三波。

772团那边同样如此,面对死亡率高达百分之八十的死地,不断派兵。在执行军令这一点上,红色部队完全能和独立团媲美,甚至更强。所有领到军令的军士,都毫不犹豫的带着自己麾下的士兵一头钻进可随时让人粉身碎骨的战场。

等令人窒息的炮击结束,听到山顶传来的尖锐的竹笛声,所有人就知道,日军开始进攻了。

独立团研发出的步话机除了特种大队装备到了小队长级,其余部队也都至少装备到了步兵连一级,山顶一线阵地上更是通了两部电话和后方随时保持联络。

战争之始,独立团用得还算不错,以美国牛仔的飞机无线通信器为蓝本,刘团座提设想,老叶同志率领的一帮天之骄子苦苦研制了足足一年多的民国版“大哥大”很牛叉,哪怕就是在这种山里,通信距离最远能达到十公里,远远超出了刘浪的想象。

但等到战斗一打响,刘浪还是悲剧的发现,自己真的是想多了。别说这个时代,就是在未来八十年后,抗电磁干扰也是个困扰各位砖家教授的难题。当炮火漫天,步话机别说十公里,就是这区区几百米,也只能听到步话机里“滋滋”的电流声。

去特娘的高科技,刘浪只能被迫继续采用上次长城抗战时所用的竹哨和不同颜色的信号弹来取代远距离通讯了。至于说电话,这样程度的轰炸,你认为电话线还能保持不被炸断?

等进了阵地,一营一连的官兵们才发现,这一次,不是熟悉的日军步兵阵型,而是以坦克打头,步兵紧随其后。

而且,还不是几辆坦克,是足足有十几辆。突突的冒着黑烟,旧关主阵地方向就足有四辆大个的一辆小个的。

大个的,一营一连老兵们在长城时见过,熟悉的8小炮。长城之战时,第二十九军的两个团为了对付他们,只能身背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当人肉炸弹,否则,别无他法。

小个的,没见过,小的甚至有些可可怜,连炮塔都没有,就是一挺重机枪。

但是,再小,人家也是钢铁构造。面对这种身披十数毫米钢板装甲的怪物,阵地上的轻重机枪几乎都不敢冒头,几挺重机枪刚试探性开火,大摇大摆将自己架在山坡上的8短身管火炮虽然威力不怎么的,但打轻重机枪这种以沙袋围住的临时工事还是没问题的。

小个的豆丁坦克更是肆无忌惮的将7.7毫米机枪子弹倾泻在数百米外的阵地上,打得阵地上烟尘只冒。

旧关山势并不险,经过一轮榴弹炮疯狂的洗礼过后,山坡上的巨石都已经被炸飞却留下了不少巨大的弹坑。

以94式小豆丁坦克不过32马力的那个小发动机,想越过战场上还算是有些复杂的环境也不容易,哪怕它的身形同样小,战斗全重不过3.3吨,车长不过3.12米,甚至比未来的奥拓轿车的3.2米还要短那么一点点。

<

状态提示:第1045章 旧关开战(求月票)--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