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昭昭大明>第二十三章 齐头并进
”众人再站起来时,全是泪流满面。

作秀完毕,匆匆吃完午饭后,王瑞便一头扎进他的工坊试验室里。

他正在紧张地试制玻璃和镜子。再不赚到钱,哪怕只供给属下这一千五百口人吃饭,都得把他吃垮了!

他得一手抓军训,一手抓工坊,而且两手都得硬!各种事业,得齐头并进。

玻璃这东西,其实明代早就在造,不过纯度不高,又叫做琉璃。不过这造玻璃一事,真还把王瑞这个前一时空的化学系毕业生,当过十多年老板的人难不到。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

他花高价请来了窑匠,造了两个能产生一千五百多度高温的窑炉。这才配好原料开始烧制。这造玻璃的配方,王瑞就还真的知道。

但是知道是一回事,造出来是一回事。对于工业生产,你哪怕是拿着完整的工艺流程,也还得试验多次才能最终确定自家工厂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因为每个工厂的设备,环境终究是不一样的。

比如这玻璃成型的方式,王瑞就同时采用了吹制和模制。

模制的过程较为简单,只要将熔热玻璃棒的前端插入模器里,模齿一合,即可搞定!王瑞示范了几次,现在这玻璃厂的工人就可以自己操作了。

不过,吹玻璃可就要花点功夫!为了不让熔得早已软化的前端掉落,吹玻璃的工人师傅必须一面吹,一面要不停地转动手中的玻璃棒,对於第一次接触玻璃世界的人来说,眼前的景象真的特别新鲜有趣。

不过,要培养一个技法纯熟的吹玻璃师傅,大约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才会慢慢步入轨道,而且这其中还要忍受许多夏日酷热难耐的苦闷,还有吹制失败的挫败感,因此也更显得玻璃异型品的珍贵和价值。

很爱亲力亲为的王瑞挑出几个机灵的辽东难民和工匠,由自已带着亲自吹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现在终于能成定制地生产出一些还算不错的成品了。

当然,你要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无疑就是粗糙刻板的乡镇企业产品。说底,不过是一些杯子,盆子,镇纸之类的东西而已。

但是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掌握到王瑞这么精准的配方,也没有人在组织和管理上比他更强。他很快就确定下各个流程和工作模式,配备人员开始了批量生产。

玻璃开始量产后,就为镇海堡的配套木工作坊带去了工作方向。木工作坊也开始在马举的组织下,按照玻璃器具的大小制作精美的实木外包装。

看着装在实木盒子里,显得精美无比的玻璃制品,王瑞很是得意:“哈哈!老子发财了!”

不过,要是有后世的圣母婊在这里,肯定是要痛批他丫的破坏环境和森林!但是作坊里的工匠们可不这样想,在他们眼中,这王大人真是神从天降!真不知他这脑子里为啥能装下那么多神奇的东西。

不过镜子的制作,就费了王瑞不少的劲,因为首先要制造出平板的玻璃。虽说这些平板的玻璃质量指标不需要和后世相比,但你总不能一碰就碎才是。

更难搞的还是这镜子的镀银液,这可是要牵扯到很多的化工原液。这些原液都得王瑞这个唯一的化学系毕业生自已搞定。

不是象现代社会,出门左拐就能轻易买回来的。

不过经历过前世军队严格训练,又经过十多年创业打拼的王瑞意志极为坚定。他也不怕花银钱,想尽办法反复试验,总算在十月底时,对镜子实现了小批量生产。

毕竟知道制作方法,知道整个生产流程,再去试验,你要真说它难它也难,你要说它不难确实也不难。哦,这话说起来怎么这么绕呢?

王瑞也知道这个时代,能造出这些玻璃器具和镜子来,是如何暴利的存在。

他首先对各个工位上的工人作了很细致的挑选,一般都优先选从辽东逃过来的难民。道理很简单,就是他们掌握了其中一个环节的技术,在这陌生的登莱地界,他们又能跑到哪里去?

然后,王瑞又进一步细化了工序,让每一个工人都只知道自己这个很小的环节。说白了,你知道一个环节,又能怎么样?王瑞这工坊就是特别细致的手工作业流水线,和他那流水线式的练兵一个样。

何况,对于这几个烧石成金的工坊,王瑞的安保措施很是齐备。二十四小时,都有一个总旗的兵士在四周守备。而且王瑞每天还会不定时地抽查保卫情况。外人别说混进去,那怕是要飞进去一支苍蝇,那都是难事!

十月底时,潘学忠还没有返来,王瑞不禁有些慌张了起来。

到了浮山前后,除了后来发下来斩杀建奴首级的一千多两赏金外,他可是没有一点进项。不把这些玻璃器具和镜子变成物资和银钱,他是真的要在这明代破产了!

有时王瑞忍不住会带着龙尽虏去海边张望,盼望这潘学忠快点回来。

哎,也不知他是不是担心自已付不了他这么多物资的钱,从此就不再回来了呢?有时王瑞不禁一通胡思乱想。


状态提示:第二十三章 齐头并进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