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青春校园>一个电影人的诞生>第二百四十四章 孰强孰弱

『愛♂?說→』,

“这一段不要剪啦,不是蛮好的吗?”

“一点都不好,跟整体完全不搭,你留下来最后还是会用不上的。”

“……好吧,你说了算咯!”

“这个飞车镜头好犀利,柯受良亲自上阵的吧?啧啧,你真会挑人。”

……

《一个字头的诞生》的剪辑室,借用的一家胶卷彩色冲印公司的地方,在这里面,经常就会出现陈家洛和麦子山的各执己见。

“香港第一剪刀”,在有些时候,陈家洛也不得不做出退让来。这家伙七十年代就开做电影剪辑,有段时间香港没有大制作电影,一年也就五十多部的产量,其中有三十几部就是他剪辑的。

也就这样的资历以及精湛的镜头认知,在很多时候才能压得住陈家洛这个导演来。

《一个字头的诞生》不像之前的《倩女幽魂》或者《监狱风云》,拍到这个时候,基本上都是边拍边剪,每天都忙到好晚,为的就是能够早一天把这部电影做好。

剪辑室内,陈家洛翘着脚问道:“对了麦子,我听说你跟吴雨森也关系不错啊?”

“嗯,你想挖他?”麦子山好奇的看了眼陈家洛,打趣道。

虽然人人都已经知道吴雨森跟徐勀闹的有点不愉快,但以吴雨森现在的资历和成绩,根本不是陈家洛有资格出手拉拢的。就算是拉来当合伙人,也要看看人家愿意不愿意呢!

“这个我连想都没有想过,只是那天听别人在片场提起来,说你跟吴雨森是老搭档,关系好的不得了,所以八卦一下。”陈家洛笑笑道。

这个倒不是谣传,麦子山和吴雨森,的确是关系很好的老朋友了。

那就是1970年,麦子山19岁,吴雨森24岁。彼时,他们都身处邵氏片场——香港最大的电影“少林寺”。麦子山和吴雨森都是张彻的学徒。吴雨森是副导演,麦子山是助理剪辑。

“那时候很穷,我做学徒是300块一个月,相当于现在50块。我给家里老妈200块,剩下100块留给自己,这100块里,有60块拿去看电影。我比john(吴雨森的英文名叫johnoo)有钱。因为他拍一部片才600块,一部片要拍两个月。我是在剪辑室里,他的工作比我辛苦很多,整天在外边,风吹日晒的。”

看着麦子山又是缅怀,又是有几分得意的模样,陈家洛哈哈笑道:“你们剪辑师是真舒服,不过做导演才拉风啊!你看看现在的吴雨森,不同以往吧!”

那时候,电影院里放很多西方电影。他们就在黑暗里记笔记,学习里边的镜头。

他们看山姆?佩金法——吴雨森的慢镜头和定格来自于此。

看梅尔维尔——周闰发的风衣造型来自于梅尔维尔导演的《独行杀手》里的阿兰?德龙。

后来《纵横四海》的某些镜头直接致敬特吕弗的《祖与占》。

当时几乎每个导演的偶像里都有黑泽明,吴雨森也是,他一直想拍出《七武士》那样的电影。

在麦子山看来,吴雨森是他在邵氏片场里见过的最勤力的副导演。

“那个时候拍电影,收工了都喜欢去喝酒。john去得少。首先,他口袋没钱。还有,我师父张彻拍片从来不进剪接间。他拍完,john就把当天拍的素材整理好。经常整理到很晚。我也是很晚还在那。他就坐在那,没有吃饭。那时他很瘦,头发很长。看他的可怜样子,我就把自己留下来的苏打饼干拿出来:哎,你吃你吃。我们的友情就是在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所以我说,我们的友情是苏打饼干的友情。”

麦子山感慨道:“邵氏是我们的校园。”

“张彻导演的确是一代宗师。不过邵爵士也是真的厉害。当初的邵氏,和如今的tvb,一直都是娱乐圈的黄埔军校。”陈家洛感慨道。

“如果这样说的话,你是当中出来最耀眼的军官之一。”麦子山哈哈一笑,说道:“吴雨森当时是香港最年轻的导演,你出来直接就抢过这个名头了,而且你还是香港最年轻的最佳导演呢!”

吴雨森26岁就拍了第一部电影《过客》,他是香港当时最年轻的导演。但这部电影一波三折,先是不能上映,接下来又卖不出去。

但嘉禾的老板侯官昌从电影里看出了他的潜质,签下他》也改名《铁汉柔情》上映。

想想当初自己从tvb出来一头扎进新艺城,马上就能执导《旺角之夜》,当时也就23、4岁,而且电影上映都是非常轻松,比起吴雨森来,的确好运太多。

不过陈家洛是亏了一部就差点葬送了前途,而吴雨森是很多部戏都亏本,可侯官昌他们还是很支持他继续拍下去,这就是不同模式下新艺城和嘉禾的区别。

不过现在港片的时代气候是喜剧和动作片。吴雨森在嘉禾拍的许多电影都是喜剧,这让他感到厌倦。

后来他之所以离开嘉禾去了新艺城,还是因为新艺城答应让他拍摄一部他自己想要拍摄的电影。

不得不说两个老朋友,都算是在自己的行业内混成了顶尖的人物。一个是超级卖座的口碑导演,一个则是香港的第一剪刀。

而且搞笑的是,两人同时失意。今年的吴雨森,因为和徐勀闹的不愉快,还没筹拍什么电影。麦子山同样事业不顺,幸得陈家洛拉了一把,加盟了红花会。

“走啦,今天请我吃什么?”剪辑工作完成,跟陈家洛扯了半天的闲篇后,麦子山伸伸懒腰。

“其实我倒挺


状态提示:第二百四十四章 孰强孰弱--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