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宋缔>第两千三百三十七章残酷的道理

赵祯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好人,自从到了宋世之后他便知道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不光人与人之间如此,便是文明与文明之间也是如此。

你的强大可以变成同情,但你的同情绝不能变成怜悯和心慈手软,在你对别人心慈手软的时候,别人却在暗中谋划着对你的反击。

所以这个时代枭雄最为成功,他们拥有附和成功学的基础,心狠手辣,做事只讲究效率。

赵祯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已经非常仁慈了,大宋现在甚至有专门保护工人的律法,这东西在近千年之后才出现在这个星球上。

赵祯只需要对待大宋的百姓仁慈,这一点便足够了,其他的外族只有归附大宋之后才能得到这份仁慈,相对来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历朝历代能做到这一点的王朝有几个便是在唐时,汉人的地位依旧是高高在上,大宋虽然也是如此,但待遇上却是基本相同的。

只不过汉家百姓的自信心已经相当高涨,大宋北灭辽朝,西灭党项,南灭大理,东灭倭国,这是旷世的丰功伟业,也是整个大宋的骄傲。

即便是和遥远西方的塞尔柱帝国作战,大宋的威武之师依旧是强大的存在,在这个时代,无愧于霸主的名号。

现在的百姓已经开始叫大宋为“东方霸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而是大宋多年来积攒下来的强大所造就的,是大宋的实力所匹配的存在。

大宋的强大已经为世人所熟知,赵祯对待康巴人其实就是大宋对待外族的缩影,大宋需要的是一个没了爪牙,没了力量和大宋对抗的外族。

赵祯要同化这些外族,要让他们成为华夏的一部分,这是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

纯粹依靠文化的输出,一开思想的教化,依靠贸易的往来是没用的,只能遭到外族的侵略,在自己受伤的情况下同化外族,这样的同化是不成功的,是屈辱的。

唯有依靠自己的拳头,自己的力量,去把敌人打服了,打怕了,打到崩溃,打到身上的倔强和印记消失,才能做到真正的同化。

这是华夏先贤总结出来的规矩,他们在扩大疆土的时候都是在不断的征伐,不断的攻击,接着才是不断的吞并,不断的壮大。

思想是工具,武力是手段,就像是一个人的两只拳头,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无往不利。

华夏是个奇怪的文明,或者说是相对于其他文明来说较为特别的文明,多言性源自于上古时代的不断吞并,既有谦谦君子般的礼仪,又有无双勇士的坚强,既有古老先贤的智慧,又有发明创新的精神。

这些东西在不断的驱使华夏进步,不断的驱使华夏前进,而造就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四周不断出现的新威胁。

威胁的出现并不可怕,但这些威胁一旦突破华夏的底线,彻底全面的断掉华夏的传承,那华夏文明的恢复期将会变得十分冗长。

后世的华夏已经恢复过来,开始不断的加速前进,而现在的大宋正处于华夏前所未有的上升期中。

谁敢在这个时候对华夏有任何打算,赵祯都会和他拼命,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是华夏文明出现断代之前的部份。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是华夏历史的断层,也是这条巨龙的折断,恢复这些华夏用了数百年的时间才完成,依旧没有走到那个时代的巅峰。

而现在的大宋处于上升期,处于前所未有的盛世,盛唐都不足以与大宋相媲美,大宋一年的商税可以抵得上唐时的三年,有时甚至能抵得上五年。

赵祯在不断的增加大宋的人口,不断的增加大宋的财富,也在不断的扩大内需,至于外需,无时无刻的不再扩大,大宋的商品制造能力有多强,外需就有多大。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永远不能满足的“胃”不断的消化着来自大宋的商品,商路越来越辽阔,大宋的商队甚至开始和美洲的土著做起了生意。

在美洲的土著人看到和他们一样黄皮肤的汉人,都觉得这是一种来自遥远故乡的亲人,因为大宋的商人带去了精美的货物,带去了华丽的丝绸,带去保暖的棉衣和毛衣,也带去了文字和语言

华夏的文明开始慢慢的接触,包容,甚至侵占美洲的土地,赵祯不希望用战争的形式去对待美洲的土著,贸易和文化,技术和艺术仿佛是一把钥匙,轻而易举的便打开了原住民的大门。

这些温和的土著人把大宋的商贾当作远方的亲人,这一点被赵祯充分利用,在国内赵祯的宣传方式很简单,把美洲的土著描述成了商朝时躲避到海外的华夏百姓,应该叫做殷商人。

至于对待美洲的土著,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块来自大宋的龟壳,龟壳上写满了甲骨文,这种象形文字和美洲土著的象形文字几乎一模一样。

大宋的商队带去的不是战争而是财富和货物,所需要的也只是他们手中的黄金而已,这东西对于美洲的土著来说除了好看,装饰之外,别无它用。

但到了大宋商贾手中却能换来大量的货物,于是乎这场“等价”的交易便开始了

来自大宋的商人越来越多,甚至有一些人在那里定居了下来,美洲的丛林是充满危险的,但宋人抵达之后开始帮助“殷商人”改造他们的土地。

无论是什么样的文明,大宋的商人一律称他们为殷商人,这是在告诉他们,他们是华夏殷商人的后裔,是来自遥远的世界。

宋人不断的带去


状态提示:第两千三百三十七章残酷的道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