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三十二章 戴奥尼亚vs罗马 (一)

第二日清晨,在塞提亚(ia)城外的罗马军营,卡米卢斯像以往一样早早的就起床,接过奴扑递来的蘸满清水的麻布,擦洗了脸,然后吃了一点早餐。

这时,他的儿子、同时也是这支部队的骑兵长官卢契乌斯(按罗马军制,骑兵长官是一支军队的二把手)也像往常一样进入大帐,问候父亲。

“有什么异常的情况吗?”卡米卢斯立刻问道。

“还跟之前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卢契乌斯随意的答道。

卡米卢斯见儿子一副习以为常的神情,当即慎重的提醒他道:“不要掉以轻心!元老院已经通知了我们,几天前他们拒绝了戴奥尼亚人的提议,要继续将这场对沃尔西人的战争进行到底。所以,戴奥尼亚人很可能会加入到这场战争中来,我们要提高警惕,并且时刻做好准备,因为戴奥尼亚援军随时都可能出现!”

“元老院拒绝掉戴奥尼亚人蛮横无理的要求正确的,罗马公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和占领的土地怎么可能因为戴奥尼亚人的威胁,就白白的放弃掉!”卢契乌斯愤愤不平的说道,他已经40多岁了,还保留着十足的血性,并没有继承他父亲那温和稳重的性格。

“话虽这么说,但这无疑为这场战争增加了很多潜在的困难!”卡米卢斯略显担忧的说道。

卢契乌斯当即自信的说道:“父亲,这十年来,我们罗马的土地不但大大的扩张了,我们公民的人数也在迅速的增加,今年初元老院统计的罗马城及建立的殖民地适龄公民兵人数就足有400个中队,这还不包括那些拉丁盟邦,更何况我们还有迦太基人的帮助。戴奥尼亚人不来还好,他们如果敢来,他们就会知道我们罗马军队的厉害!”

卡米卢斯不想跟儿子做无谓的争辩,他摆摆手,催促道:“你应该派骑兵去执行侦察任务了。”

卢契乌斯离开之后,卡米卢斯也在奴仆的帮助下,穿戴好了盔甲,开始了每天的例行公事——巡视军营。所到之处,士兵们都尊敬的称呼着他的名字。

但其实“卡米卢斯”不是他的本名,而是他儿童时期使用的绰号,来自庙宇里一位罗马神祗的名字。可当他在战场上屡战屡胜时,他的这个绰号却被传扬开来,因为很多公民都认为他在战斗中就如同神灵附体一般神勇无敌。他遂将“卡米卢斯”作为家姓,视之为荣耀(他是罗马人中第一个将绰号当作家姓的人)。

他经常亲切的同营地的士兵们进行交谈,就如同长辈关心年轻人一般,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除了勉励他们,有时也会帮他们解决一些小困难,所以士兵们都很爱戴他,而他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军营氛围。说实话,他比较厌烦元老院的那种复杂的政治环境,害怕看到平民和贵族激烈的冲突,只有在军营里才能放松心情。

卡米卢斯刚刚巡视完军营,另一个军团的统领——军政官弗留斯就走进了大帐。

按照罗马元老院的规定:当两位或两位以上的军政官统率军队时,将轮流指挥军队。

而今天轮到了卡米卢斯,弗留斯完全可以呆在自己的营帐,什么事都不用管。但出于对卡米卢斯的尊重,以及对军队的负责,他仍然以副将的身份,来大帐聆听卡米卢斯新的军事部署。

弗留斯见卡米卢斯神情安详的走进大帐,心里立刻明白卡米卢斯今天的策略依然是坚守营垒,但他还是问了一句:“卡米卢斯,今天我们是否还不进攻塞提亚?”

卡米卢斯宽慰他说:“根据信使带来的消息,昆图斯他们的军队将在今天发起对萨特尼库姆城的强攻,如果能够顺利拿下,再过两三天,他们就可以与我们汇合了,到那时再合力向沃尔西人进攻,所以你现在先不要着急。”

弗留斯怎能不着急,罗马公民一向对战功和荣誉非常的渴望,弗留斯更是如此,因为他急需要更多的战功来洗刷他之前战败的耻辱,只是因为之前的战败和卡米卢斯的宽容让他变得谨慎了一些,同时更尊重卡米卢斯而已。

“如果沃尔西人能够出城与我们会战就好了!即使他们得到奥隆奇人和西第西尼人的援军,数量上并不弱于我们,他们也无法战胜卡米卢斯您所发明的三线战术。而得到了迦太基人援助的我们的士兵,在武器盔甲上也远强于对方,如果能在会战中一举击溃沃尔西人最后的力量,我们就可以彻底将沃尔西人赶到山里去,占领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弗留斯一脸自信的说道。

卡米卢斯听完,认真的说道:“可惜沃尔西人现在变得谨慎了,他们都躲在城里防御,就连塞提亚这座小城里也有好几千沃尔西战士,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攻下它。一旦全力攻城,反而还要担心波莱弗纳姆城里军队的夹击……”

“要是我们也拥有迦太基人赠送的弩炮就好了!”弗留斯惋惜的叹了一声,突然他想到了什么,大声建议道:“卡米卢斯,不如我们像您上次所做的那样,放弃对塞提亚的围攻,去突袭塞尔舍城!”

卡米卢斯一愣,想了想,随即摇头:“像那样的突袭有了一次之后,沃尔西人恐怕都已经有了防备,我们一旦无法在短时间内夺取赛尔舍,闻讯赶来的敌人就会将我们团团包围,到时候体力耗尽、极度疲劳的我们又没有充足时间构筑营地,恐怕……”

卡米卢斯看着弗留斯,再次认真的劝慰道:“我们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完全没有必要冒


状态提示:第三十二章 戴奥尼亚vs罗马 (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