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新三国翔龙风云录>第〇十九章 河东城下险遇刺

第〇十九章河东城下险遇刺

河东,安邑城,上下一片欢腾。

司隶校尉吴骏大人北上抗敌,巡视河东的消息自解县港之战与太阳城之战,天龙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河东军后像厄尔尼诺台风一样席卷了整个河东,加上河东太守王邑向各县发出的归附布告,使得河东上下都知悉从此以后河东将城头变换大王旗,自己从今往后归属与司隶校尉所辖了。

家家户户从最初的紧闭家门甚至躲入山林,探头探脑的窥视着从自家门口快速行军的各队天龙军兵马,发现这支军队并未和之前的黄巾军、白波军一样,一进村就开始烧杀抢掠的不同,这支军队在各级校尉将官的带领之下,对百姓全无欺压,对村落并无烧杀,若是累了只是蹲在原地休息,渴了只是派人到村头的水井打水,甚至还给了村里保甲一些碎银,随后吃上干粮后继续赶路,这种奇怪的现象开始成为村民饭后谈资,并急速扩散,且一传十,十传百,河东百姓纷纷放下手中的物什,不顾冬季的寒风,开始沿着天龙军行进的方向向治所安邑城追随而去。

就在蒋钦、黄叙攻下太阳城的第二天午时,军帅吴骏带领着天龙军北征部队的中军人马随即赶往安邑城,随行的人员有振威将军高顺、奋威将军黄忠、威北将军陈到、司州别驾刘晔、兵曹从事毛玠,以及四夫人赵雨随军同行。而先行达到河东的先锋文官左军师兼昭文将军田丰、行军司马陈登与武将奋武将军太史慈、横江将军周泰、威东将军蒋钦、射军校尉黄叙等人亦及时赶到安邑城,随同河东太守王邑、郡吏贾逵、闻喜县令裴潜和之前答应吴骏出仕雍州别驾的安邑卫家家主卫觊以及闻喜裴家家主裴茂等河东一干官吏乡绅俱是在安邑城南门三里之处恭候司隶校尉吴骏及天龙军中军部队的到来。安邑城内一时间人声鼎沸,喜气洋洋,呈现出一副人乐物丰的祥和气氛。

只见军师田丰和太守王邑在和谐的洽谈着,时不时二人还回望着身后随行的文官武将,前方的探马一波又一波的来回禀报校尉大人的行程。随着田丰看到自己派出的最后一波探马飞奔而回的时候,田丰才和王邑说道,“文都,军帅他们来了!”

随着田丰的提醒,王邑向南方的马路上望去,只见一队人马飞驰而来,左右稍落下一个马身的是清一色身披赤色战袍的护卫队。为首的一员大将骑着一匹红色战马,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虎背熊腰,顶束发金冠,披着红色战袍,身着朱漆描金的赤红色铠甲,马鞍左边佩一把褶褶发光的宝剑,鞍背挂着一张精致大弓,马鞍右边横着一把乌黑发亮的大戟,好不英武威风啊!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赤龙马与卫侯吴骏?王邑实在没有想到卫侯亦是自己未来的主子司隶校尉吴骏是如此年轻与威武,王邑、田丰赶紧招呼身后文官武将上前拜见。

“丰率领天龙军先锋部众将参见军帅!”田丰刚走上几步路,吴骏等人便已勒马停下,翻身跃下,田丰随即参见,且是十足十的跪拜之礼。这是天龙军正规场合的上下主仆的行礼,亦是给河东官员做示范的,心说,看,这规矩河东上下还得听从天龙军的!随后是田丰身后的天龙军随行将校官员陈登、太史慈、周泰、蒋钦、黄叙等人,“末将参见军帅!”

“河东太守王邑带领郡吏官员拜见校尉大人!”王邑及河东官吏看后赶紧拜见,主要还是卫觊、贾逵、裴潜及其他不知名的各县县令和官吏。

“闻喜裴茂带领河东各乡绅拜见校尉大人!”第三波拜见之人竟是裴茂组织的河东各县有头有脸的地方文士乡绅,以及部分土鳖和地头蛇代表。

“大家辛苦了,快快请起!本校尉何德何能,怎敢有劳元皓、文都与巨光带领大家如此热烈欢迎?大家快快请起!”吴骏随即扶起田丰、王邑和裴茂,示意众人站起回话。看到田丰瘦削的身影又略发有神的眼睛,吴骏感到一阵温暖,田丰为自己殚精竭虑,真是辛苦了!吴骏和田丰、陈登打过招呼之后,身后随行的众将也纷纷上前攀谈起来,自是一番热闹与喜庆。

吴骏主要还是和王邑略谈了一番,看着身着太守服饰,头戴汉末文士方帽,年纪约为三十五六的王邑,心中一阵感慨,这王文都虽是一介文人,在河东深受百姓爱戴实属不易啊,河东安定,王邑功不可没啊!其余众人,吴骏也仅仅打了声招呼和点头示意一笔带过,这毕竟不是府衙之内。

一阵寒暄之后,吴骏一行人在王邑大带领之下,重新跃上战马,向三里之外的安邑城走去。大家此时的速度没有方才的那么快了,一是人多,二是河东全数官员在此,慢慢行走的同时可以了解城内的状况。吴骏的右手边是田丰,左手边是王邑,陈到和亲卫营的一名统领带领亲卫们分列两侧护卫着,赵雨及众人紧随其后。

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众人便看到了遥遥可及的安邑城门,宽厚的护城河,斑驳高大的城墙,城楼上挂着一副牌匾,上面书写着隶书字样的“安邑”,城门上刻着“南门”,这四个字刚劲有力,笔锋苍劲,有种古朴的文化底蕴,在冬季的寒风及夕阳照耀之下,竟有一股苍伤的沉重。

就在吴骏欣赏城门书法之余,一行人来自了距城门三百步的距离,吴骏随即感到一股不安,这是来自战场历练而来的自然反应,似乎这股不安的感觉正是来自南门的城楼之上。吴骏不


状态提示:第〇十九章 河东城下险遇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