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吴骏命李典、陈到率领本部军马先行半日,在大张旗鼓地离开北海城后,在前夜里趁着夜色悄悄向北折回,在当地樵夫的带领之下,李典的“青龙团”与陈到的“护龙团”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摸上管亥的山寨。这鸡冠山只有东面的一条大道,南北都是悬崖峭壁,有的只是一些险峻的羊肠小道,大道已被管亥的黄巾军重兵把守。李典与陈到在摸上半山腰后按照吴骏、郭嘉的命令悄悄潜伏下来,在第二天晚上,在管亥率军攻打北海城之时,迅速攻占黄巾军的老巢,接着在山上点起大火,一为迷惑黄巾军,二来点火为号,通知城里的吴骏与郭嘉。果然,黄巾军在看到大火之后,马上就想撤回山寨,而赵云、高顺的骑兵也在假意返回庐江后趁夜折回,早就按照吴骏的吩咐在鸡冠山下埋伏多时,在看到溃逃的黄巾军后,分别从后阵两翼左右包抄黄巾军,与太史慈率领的五百精兵对管亥形成三路夹击之势。
管亥一看,自己回山之路已被赵云、高顺的大军堵住,黄巾军在两路骑兵面前纷纷倒下,大片大片地死去。管亥知道局势不妙,照此发展,这几万人马非得被活活剿灭不可,随即当机立断,指挥手下重新向东厮杀,准备从兵力较为薄弱的太史慈处突围出去。俗话说“围师必阙”,此时东面仅有几百兵马的太史慈已经成为数万黄巾军生还的唯一机会了,残剩的黄巾军随着管亥匆忙慌乱地又向太史慈杀来。太史慈一看,乖乖,这家伙真是不想活了,胆敢去而复返?“来得好!”太史慈须臾之间赶上管亥,两人又大战起来。
此时的管亥由于这段时间粮草不足,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又与太史慈大战多时,体力有些不支,加上此时前有太史慈,后有赵云、高顺,心慌意乱,底气不足,加上太史慈武艺本来就高出他一筹,刀法不由有些滞呆不畅,黄色战炮已是破烂不堪,国字脸上汗水一行行往下淌。太史慈眼疾手快,抓住管亥的破绽,提枪轻轻避过他大力劈杀的一刀,随后斜刺进了管亥的前身,管亥防守不及,手中的大刀被太史慈震落,枪尖架在了他的脖子上。管亥还想反抗,哪知太史慈胯下宝驹一跃,两马相交,太史慈一把将管亥擒住,横挂在马背之上,身后的士兵马上奔走上前将管亥绑了一个结实,任凭他如何挣扎也是无济于事。
“管亥已死,降者不杀!”此时,赵云、高顺已经率领本部军马从后面赶来,赵云在看到太史慈已将管亥擒住,也不管此时他是死是活,一面纵马杀敌,一面高声喝道。赵云、高顺身后的数千精骑听到后也是高声呼叫“管亥已死,降者不杀!”这声音就如黄巾军的催命符一般,因为自从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死后,管亥一直是这支兵马的精神支柱,如今连这最后一根稻草都没有了,除了绝望就是投降!残余的黄巾军听后,纷纷放下手中不伦不类的武器,向赵云等人率领的大军投降。“子义,好样的!”“子畅,大家都没事吧?”赵云看到胜局已定,指挥着手下打扫战场后,赶来和太史慈与高顺相见。“子龙、子畅,真是痛快!”“子龙、子义,今日我军大胜,青州境内的贼党看来已被清除,确是可喜可贺!”赵云、高顺、太史慈三将看到今日大破黄巾军,生擒头领管亥,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这场大战大约持续了一个多时辰,当赵云带着高顺、太史慈率领麾下兵马回到北海城一个时辰之后,李典、陈到在亥时三刻也陆续赶回。此战,吴骏两万大军破敌五万,杀敌两万,俘虏两万,伤敌一万,而吴骏大军也就是太史慈率领的那五百精兵死伤一百余人,李典、陈到率领深入鸡冠山的大军死伤数十人,赵云、高顺的两路精骑对阵慌乱无措的步兵,几乎是毫发无损,仅死伤几人,此战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大获全胜。《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真是古不诚欺矣。
谢谢各位书友对我龙成羽丰的大力支持!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写作动力!请大家多多支持!我的邮箱是,《新三国翔龙风云录》的qq群号是14871308,敬请关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