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万历1592>一千零六十九 柳成龙进军开城

这个世界上绝对有热爱国家热爱民族并且愿意为之献身的士绅。

统治阶层内的人也有拥有崇高理想和抱负并且矢志不渝的。

统治者并非都是冷血无情的政治生物。

只能说绝大多数都是这样,并非全部,而且冷血无情是一个政治生物的优秀品质,不冷血无情的才是异类。

柳成龙就属于这微不足道的小小的一小撮里面的一员。

他是大士绅阶层,统治阶级的高层,而相对于另外一个统治阶级的高级人物权栗,他无疑是高尚的。

但是他的高尚是个人品德的修养和个人行为,与整个阶层无关。

李氏朝鲜从开国以来就被士族深刻的影响着,开国朝鲜王李成桂推翻高丽建立朝鲜,大多是仰仗士绅豪强的帮助,如同刘秀开创东汉,他的成功离不开士绅的帮助,所以打从李氏朝鲜一开始,朝鲜王就不是乾纲独断的那一个,王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这和大明士绅用百年时间成功上位的方式不同,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国家的主人。

土地,资源,人口,基本上都被两班大臣为首的士族掌握,重文轻武比大明还要可怕,几乎达到了北宋的程度。

朝鲜是个典型的豪强地主国家,甚至可以称为某些人幻想中的“君主立宪”式的国家,也就是君主没什么太大的权力,大臣掌握大量的权力,甚至可以反驳君主的决策。

和之前的大明一样,中央是中央,地方是地方,这些士绅掌握了地方的土地,人口和资源,从古至今的政治变动都是王朝变更,地方不动,很少有改天换地式的大变动。

最早是贵族,后来是豪强士族世家,再后来就是科举士绅,地方永远都是他们在掌握。

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是国家的柱石,他们是国家的根基,他们是国家的全部,没有他们,国家就要完蛋,就要乱作一团。

所以无论统治者怎么变化,他们始终都是国家的主人,幕后的主人,而表面上的皇帝只是一个代言人而已。

无论谁当皇帝,无论谁来入主,始终还是要依靠他们来统治这个国家和愚民们,没有他们为皇帝治理国家,国家就不复存在。

正如曹操南下之前鲁肃对孙权所说的,孙权不能投降,而他们这些大臣可以投降,因为他们背后都是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大世家,土地资源人口都在手中,曹操若要安稳的统治,必须和他们妥协,否则就会引发颠覆式的内乱。

自古以来的王朝变更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模式。

即使是亡国之危,只要士绅们手握地方资源人口,而且不表明态度对抗,入侵方就会和他们合作,妥协,不存在将士族赶尽杀绝,除非是蛮夷部落入侵,那他们是没什么话好说,只知道杀人,就和现在的女真入侵一样。

但是作为权栗来说,一来他的家族没什么危险,二来他相信大秦会很快出兵收拾这些蛮夷,大秦一旦出征,这些蛮夷也会知难而退,所以这一战完全不需要多么费劲的去打去拼。

不管怎么样,战前战后,他的地位不会有什么变化,他的家族还屹立在朝鲜的土地上,他还是士族的一员,是统治阶层,李昖想惩罚他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

大多数的士绅都是这样考虑的,他们的势力太大,统治者不得不妥协,面对战乱他们有更多的选择权,他们可以投入敌方阵营继续延续家族存续,继续过自己的好日子,死的都是平民百姓,与他们无关。

柳成龙只是一个人,一个让权栗不怎么好评价的人。

主动接下这别人甩都甩不掉的烫手山芋,需要的是怎样的勇气和担当?

他真的打算愚蠢的为这个国家和那个懦弱无能的王而死?

他不考虑自己的家人和未来?

权栗无法理解柳成龙,不过无妨,既然他着急送死,权栗也不拦着他,军队全给他是不可能的,他还需要军队保护他自己和家人,他会看情况,要是情况不妙,还要把家人救出来。

权栗没有交出职位,只是给柳成龙留下三千军队,自己带剩下的兵离开了碧蹄馆往江原道前进。

以后若要交代也很好说。

柳成龙来投靠他,事急从权,他任命柳成龙做自己的副手,统兵保卫汉城,他自己则率兵进入江原道和那里的女真蛮夷作战。

江原道哪里有蛮夷哟……

权栗很快就走了,不仅走了,还带走了一大半的粮草,柳成龙也没有阻挡。

现在是秋收时节,因为蛮夷的入侵而没有来得及收割完毕的粮食有很多,柳成龙接下副手任务之后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下令手下的士兵们去收割粮食以备军用。

俗话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只要手上有粮食,柳成龙也不担心自己手下的士兵会崩溃,作为前领议政,柳成龙相信自己对于士兵还是有一定的威慑力的。

也不出他的所料,他出现在军中并且代替权栗执掌军队的消息并没有引发军队的动乱,大部分士兵都接受了这个事实,在柳成龙的安排下吃了一顿饱饭,然后听他的命令,跟他去开城。

汉城守将郑为光也被他一起带着去了开城,只给汉城象征性的留下了五百军队。

在现在的柳成龙看来,如果他死在了开城,那么汉城也就无险可守,完全不需要去关注去注意了,整个京畿道也不会有其他的军队奋起反抗了。

但是满打满算手上的军队也不到五千,柳成龙只能打起招兵旗帜


状态提示:一千零六十九 柳成龙进军开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