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心下更是迭声的叹息,抬眸凝注婉兮,“你这些年为皇上开枝散叶,几乎一年都没歇着。这就是你最大的孝心了。”
婉兮含笑起身,又是缓缓行礼,“这都是皇上的恩典,也是皇太后的恩典……凭皇上对皇太后的孝心,倘若不是皇太后的允准,妾身又哪儿能有这样的荣幸去?”
皇太后终是点了点头,“你坐下吧。都这会子了,还要亲自替我沏茶,倒难为你了。”
婉兮便也俏皮偏首,目光落在皇太后搁在一边儿去的烟袋锅子上,“是皇太后更体恤妾身,先为了妾身都放下了烟袋去。那妾身怎么还不能伺候皇太后喝一碗茶呢?妾身没那么身娇肉贵,妾身更是打心眼儿里珍惜能亲自伺候皇太后的机会。”
.
重又落座,婉兮自然看得出,皇太后虽说面上还是阴沉似水,可是她老人家的态度已经绝没有刚一开始的冷硬去了。
也许是随着年岁渐长,婉兮反倒越来越能体谅到老太太的立场去。
或许是因为她自己也有了儿子,将来也会成为人家的婆婆;又或者是因为自己也快四十了,越发明白人越老反倒越像个小孩儿去的道理,要不民间怎么都叫“老小孩儿”呢。
故此啊,当着这位老太太的面儿,她便再不似从前那些年的防备、紧张去,反倒开始懂得如何顺着老太太去说话,而不再是句句顶撞、字字不让了。
甚或退一万步说,老太太都年过七十了,便是老太太说错了句什么,叫她委屈了点儿去,又有什么打紧呢?都到了这个年岁,终究已是古来稀了啊。
说一句就说一句呗,掉不了块肉,更不至于影响了皇上与她的感情。
.
皇太后又喝了口茶,婉兮明白,老太太也是在犹豫,也是在拿捏分寸。
有老太太这这样儿,她心下已是知足。
若换了当年的老太太,对她哪儿有眼前这份儿小心翼翼去?老太太这份儿小心翼翼,其实便是已经用言语之外的方式,展现出了老太太对她的在意去。
即便,这是老太太自己都未必能注意到的。
皇太后放下茶碗,这才缓缓道,“前儿皇帝来请安,说到要定王公之女予封之例。你是贵妃,如今你已只在皇后一人之下,故此这事儿与你也说说,倒是应该。”
老太太的话题竟是从这儿说起,婉兮虽说意料之外,倒也并未惊讶,只是垂首静听就是。
皇太后眯眼凝视婉兮,“王公之女皆有位分,皆食俸禄。王之女获为郡主,公之女或为多罗格格,皆按品级不同,享受俸禄。”
“但年久宗室渐多,而亲属亦渐疏远。若不立定节制,则亲疏无由区别。皇帝与宗室大臣议过,都认为嗣后除亲王郡王之女,仍著照例外;贝勒以下,止封嫡出一女。”
“其余之女俱照庶出例。庶出者,照媵妾所出例。著永著为例。”
婉兮心下也是微微一晃。
大清终究与汉人的嫡庶观念有所区别,原本在大清初立、入主中原不久时,子女的嫡庶尚且没那么严格。虽说从在关外的年代起,嫡子与庶子在承继爵位世职、家业的时候儿是有所区别的;可是在女儿这块儿,区别倒没有明文成规过。
这几乎是婉兮头一回听说在宗室女儿的品级上,这般明文地区分嫡庶了去。
皇太后眯眼凝视婉兮,“贵妃,你倒是说说,你对此事是怎么看?”
.
婉兮微微吸气,小心道,“宗室阿哥们,除得了‘世袭罔替’恩典之外,都是降位承袭。亲王之子,以郡王袭爵;郡王之子,以公爵承袭……阿哥们如此,格格们便也如此,倒也是情理之中。”
皇太后点头,“贝勒以下,只封嫡出一女;其余俱按着庶出例,庶出按媵妾所出例……令贵妃,这嫡出、庶出、媵妾所出的规矩,你可明白?”
婉兮深深吸口气,抬眸望住皇太后。
“不瞒皇太后,妾身从前以为只有嫡出、庶出之分。原来嫡出、庶出之外,还有媵妾所出;而媵妾所出,连庶出都算不上。”
皇太后也是轻轻叹了口气,“你说的对。便以王府为例,嫡福晋所出的为嫡出,有名号的庶福晋、格格所出的为庶出;而没有名号的,如通房丫头等所出的,就是媵妾所出。”
“故此即便都是王公的女儿,有的却能封郡主,而有的只能封县主,还有只能封乡君去的。”
婉兮心下便是一颤,又想到了篆香和福铃这一对母女去。
虽说九爷家不是宗室之家,与此议无关;可是外姓公侯之家,子女的地位倒也与此情形相似。
便因为篆香这一辈子都不要名分,福铃便是九爷府里的大格格,却也只是媵妾所出的身份,连庶出都算不上啊。
皇太后幽幽抬眸,“宫里的嫡庶尊卑,规矩就更严。令贵妃,你便是此时身在贵妃之位,上头唯有一个皇后,可是你也该明白,你的孩子们依旧只是庶出。”
婉兮的心上终于被捣了一拳,有些疼。
只是婉兮虽然已在贵妃之位,却从未忘记自己的身份,她从未有一日至于要去做那成为正宫皇后的迷梦去。她的孩子都是庶出,她从生下小七的那一日,便都明白。
故此婉兮并未露出半点苦楚来,反倒是释然的一笑,“是啊,妾身的孩子们,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