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血战甲午>第两百八十四章 竟然同意了

伊东祐亨听到安言信关于用搁浅的“镇远”号战列舰来抵充疑似被白朗古?恩卡拉达号击沉的大宋鱼雷艇的提议后,马上给出了否定的答复。尽管在黄海海战中,日本海军已经发现了这艘排水量重达7340多吨战列舰航速慢、舰载的火炮也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是俘获它并带回日本本土,对于日本国内因为战争导致的紧张局势是能起很大的振奋作用的。可以说俘获镇远号的政治意义远要比其军事意义要大得多。

安言信再次登上日军旗舰和伊东祐亨会面前,已经交代好海豹队员,继续做好登上白朗古?恩卡拉达号夺舰的准备。一旦日本人因为舍不得交付镇远号,同意穿越众登上那艘肇事的快速巡洋舰,他们就立即实施“截胡”计划。

理工粗配们从来没想到过他们会有机会得到日军缴获的北洋军舰,毕竟在被穿越众揍沉了三艘主力军舰后,日本海军的家底也不多了。可没想到当出现所谓的“炮火误击”事件后,伊东祐亨会提出用缴获的北洋军舰来了事的提议。这个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这口一开,穿越众就得陇望蜀了,既然能给三艘杂鱼小船,为什么不能给搁浅受伤的“镇远”号战列舰呢?

“我们也并不是一定要那艘搁浅的破战列舰,既然这让司令官阁下感到为难,那就请让我们的人登上肇事的白朗古?恩卡拉达号巡洋舰调查炮击事件吧。”安言信说道。

这时也登上了日军旗舰的英国佬也给安言信帮腔,说这也国际惯例,应让在炮击事件中蒙受损失的一方参与调查。伊东祐亨在炮击事件过去几个小时之后,已经有点回味过来了,虽然他不太敢肯定炮击事件是大宋早有预谋的,但是到大宋绝对是想借着这件事闹出更大的事件来。

到底他们想要什么呢?辽东半岛已经在他们手里,帝国也答应在战后谈判中逼迫满清割让辽东半岛,然后再让给大宋,以便让他们在法理上占据这个半岛。他们想要钱吗?可是帝国也答应让出了战后赔款的百分之二十了啊,这已经是我们的底线了,他们应该清楚,再继续在钱的问题上纠缠下去,是得不偿失的啊。

他们应该还是对土地有兴趣,难道他们也看上了台湾岛吗?可是他们怎么回知道帝国想要台湾岛呢?还有他们手里已经有辽东半岛这个战略支点了,没必要去抢尚未开发的台湾岛啊。就算是他们有两线作战的计划,那个还处于半蛮荒状态的岛屿对他们帮助也不大啊。

难道他们对朝鲜有兴趣?对,应该是的,那里虽然贫瘠,但是有大量的人口,控制了朝鲜,他们就能复刻我们这场战争,以朝鲜为跳板,蚕食满清东北的辽阔的土地,嗯,一定是这样的!

在失去了对辽东半岛的控制权后,朝鲜已经是脚盆鸡“大陆战略”的唯一跳板了,他们不可能在失去刚刚取得的朝鲜半岛了,否则他们计划已久的“大陆计划”就是个空中楼阁了。伊东祐亨深知这一点,所以想着不能再让事情进一步扩大化,给到大宋有什么可乘之机了。他先是招来了同样是随军观战的英国佬,然后马上让联合舰队的所有军舰和大宋那几艘鱼雷艇保持距离,退到火炮射程的范围之外。

“安先生,你应该知道,我们不让你们登上那艘肇事的巡洋舰是因为担心贵方的人和舰上的官兵再发生冲突。由于此前双发的误会,我们海陆军之间发生过多次的冲突,我担心舰上有思想激进的人会对贵方人员不利。”伊东祐亨说道。

“我保证在我方找出肇事的人员后,会让贵方参与审讯的。”伊东祐亨想把事情就控制在目前这个范围之内,只有财产损失,一切都还好解决。

“我说了,大宋议是不会接受一份满篇充斥着引述贵方说辞的调查报告的。我了解你担心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想法,但是我得提醒你,大宋海军的军舰被击沉已经是件大事情了,大到足以宣战的地步了!只要是我们海军的船,哪怕是舢板,只要遭到攻击,那都会被视为对大宋皇家海军的挑衅。你最好让我们的人去把事件的始末调查清楚,否则宣战后战斗的规模不可能像前几次那种军事摩擦那么小的了。”安言信说道。

这个威胁对伊东祐亨太有威慑力了,之前的军事摩擦陆军的马鹿死了多少人他不知道,也不会去关心。但是他们海军可是实实在在地折了三艘主力舰艇进去了。这事情要是处理不好,最先吃亏的还得是他们海军啊。你问为什么?因为军舰的目标大啊,又值钱,打起来日本人心疼啊!

“既然议会不愿意接受您的报告,您不如就不写了,就算能找出事情的真相,这件事最后还是逃不出在您的指挥下,有一艘鱼雷艇沉没的结局。不如让我们换一种说法,大日本海军用别的俘获至北洋舰队的军舰换取了那艘鱼雷艇,最后日本海军操作不慎,导致该舰起火沉没。您看我的提议不是很好么?”伊东祐亨担心穿越众对朝鲜半岛有想法,又开始推销起北洋那堆破铜烂铁了。

“上帝!大宋帝国海军从来就缺装备,司令官阁下,你这种推销技巧太拙劣了。大宋在军备研究上是大英帝国的亲密伙伴,怎么会看上北洋舰队这些落后的军舰呢?我们讨论的是关于大宋帝国海军被袭击的事情!不是能用对废铜烂铁就能打发的。”受邀来解决问题的英国佬开始了神助攻,一如既往的拉偏架。

虽然还不清楚大宋军事观察团想要上舰调查是什


状态提示:第两百八十四章 竟然同意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