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孺子春秋>第367章 封地即是私家

这首曲子此时很应景,很应时,虽然吕荼不是走西口而是进秦川,但梦想都一样,都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执着而忍受人间最苦的别离。

上了大河之岸,那边后子针带着他的部下已经等待已久了。

吕荼听到白长腿那极其跑掉的《走西口》,仰着头,不让眼泪流下,他要为她珍惜每一滴眼泪。

“保重”吕荼突然大喝一声,右手高高的举起晃着,声音在山间回荡。

吕荼他没有回头,他怕忍不住。

大河对岸白长腿只看到吕荼那儒雅的背影,双腿内八的瘫坐在河水里。

河水已经漫过了她的肚脐。

小胖墩走上前用手拍了拍白长腿的肩膀,布拉布拉。

吕荼走了,乘着后子针的兵车一块走了,河对岸已经没有了人影,只有那怪异的调子哼唱: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地那个实难留

有几句痴心的话

哥哥你记心头

走路你走大路

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的人儿多

拿花解忧愁……

吕荼不知道他教白长腿后世这首曲子意味着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后来吕荼登上君位伐中山国时,发现此首曲子竟然成了中山国的国风。

而中山国,白狄人另一部主导建立的。

那时的吕荼得知此消息时倒是有些苦笑不得,明明后世山西民歌此时却成了河北民歌。

当然,吕荼这首曲子的出现也对秦国,晋国和后期分晋的三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据后世考古专家考证,信天游最早的源头就是从那儿开始的。

话题有些远了,目光返回到当下。

秦军护着后子针和吕荼一行人兵车隆隆的往梁邑方向赶去。

梁邑,昔日是赢姓梁国的都城,后来被秦国所灭,梁国的都城也就成了现在的梁邑(也叫少梁邑),这个梁邑和文献记载中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大梁没有多大的关系。

满身佩戴金玉的后子针见左位的吕荼有些闷闷不乐,老脸猥琐的笑道:“公子,你可是还在想那婆娘,若想的话您一句话,e现在就带兵把她给抓过来。”

吕荼闻言嘴角闪出了一个别有冷意的弧度:“多谢驷车庶长的美意,但荼想,这大河之岸有一支想剿灭但又不能剿灭的白狄在才更符合庶长的利益吧?”

驷车庶长是后子针现任的爵位,因为秦国和晋国一样是军政府国家,所以驷车庶长明明等同于山东之国宗正的职位却被按了一个带有军事色彩的职称。

原先吕荼不知道后子针是驷车庶长,所以第一次见他时称呼其为大夫。

后子针当时听到后也并没有生气,因为他清楚在东方之国中一般执掌国政的人都是上中下sān_jí大夫。

而此刻吕荼改口是因为他得知了秦国的一些简单官制,而后子针的官职当然吕荼是目前最关心的。

在这个时代基本上爵位就是官位,因为爵位往往和封地挂钩,封地越多爵位越高。

这和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改革后的食邑制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食邑制度,是你拥有这个爵位你只拥有食邑之权而无管理之权隶属之权。

封地则不一样,封地即是私家,这封地内的一切都是你说了算,朝廷问你要赋税你可以不鸟,要徭役你也可以不鸟,因为这里是你的小“王国”。

楚国文化圈是个例外,因为楚文化圈官位和爵位是分开的,他的统治模式更像是文武制度和世家制度的复合体。

后来秦国商鞅改革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楚国,把旧贵族的封地之权变成食邑之权,至于新打下来的土地直接用文武体制管理。

这也是后来商鞅下场很悲剧的原因,与贵族虎口夺食,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找死!

不过后期的秦君还是咬着牙坚持下了商鞅制定的制度,上进的贵族渐渐演变成了三秦世家,坐吃山空的贵族则是随着时间的流失慢慢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驷车庶长后子针闻言先是一愣,心中暗道,看来公子荼和传言中讲的一样,看问题往往一看就能看到本质。

自己从晋国返回到秦国后,那位大侄子之所以敢把自己分封在故梁这块膏腴之地除了看出自己没有权利yù_wàng外就是因为北有义渠东有白狄的边患,让一个既听他话又能办事的自己在前面顶着,那位大侄子才能坐享太平。

想到此处后子针嘿嘿一笑,不再言语。

秦国现在的当家人是秦哀公嬴(赵)籍,辅佐君位的一把手是和齐军作战两次的大庶长(职同宰相)无地,二把手是驷车庶长后子针,至于先前带兵攻打吕荼和白狄白长腿的是公乘(后来演变成五大夫)子虎。

秦国目前的政体是军事独裁,上下实行的是sān_jí专治,用山东的话讲就是卿,大夫,士sān_jí。

底层为士,士分四级,即公士,上造,簪,不更。

中层为大夫,大夫分sān_jí,即官大夫,公大夫,公乘。

高层为卿,卿分四级,为左右庶长,左中右更,少大上造和驷车大庶长。

卿里面以左和大为尊,一般都是非秦君宗族之人担任,其他各级要职全都掌握在赢姓宗族之人手上。

大概摸明白了秦国的政治体制,吕荼受益良多。

自己幼时委婉劝谏父亲齐景公变革齐国的政治体制,如奴隶制度,结果出现了田豹的叛乱。

(详情参见第022,023,024,025,026,027章)

后来庄贾被田穰苴违背君令


状态提示:第367章 封地即是私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