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青春校园>全知全能者>第649章 循序渐进

有观日台,自然就有观月台。

观日台在山腰的东南侧,而观月台被设置在山腰的西南侧,两台隔着一个正南,遥遥相望。

“庚申夜月华,其中有帝流浆,其形如无数橄榄,万道金丝,纍纍贯串,垂下人间,草木受其精气,即能成妖。”

这正是郑琴背的那一段话。

嗯,倒过来。

这段话出自清朝袁枚的《续新齐谐·帝流浆》,也可以说是古代的志怪类小短文,类似于《民间故事》什么的。这本书许广陵很早就看过,倒是不久前,才看过同是袁枚的《随园食单》。

其实“帝流浆”这个名词本出于道藏,但那是和月华什么的毫无关系的一种东西。

月华中,到底有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呢?

哪怕已经大宗师了,许广陵也依然不敢对这话打包票。

当然,不止是月华,还有日光。

道藏中,不止一家一派,有“采日精月华法”。

而许广陵现在所知道的是,日月星光,照向大地,经过大地的某种转化(吸收兼反射)之后,会形成一种被他命名为“元气”的东西,而这种“元气”被草木转化,又变成了“灵气”。

这两种雾气的本质……

以许广陵当下的层次,还远不到接触这种本质的高度。

弄不好,这或许需要先理解,生命是什么?宇宙是什么?

所以……

嗯,月华这么美好,说这么无趣的事情干什么呢。

观月台的形制,和观日台类似,但种植和点缀上,就不需要也类似了,那太乏味。

反正以许广陵现今对于草木的了解和掌控能力,除非生长环境与此地相差实在太过悬殊的,不然,来源于天南海北的草木,都可以在这里生长得很好。

所以,和两位老人商量之后,许广陵在观月台布置了两种花。

一种是最经典的“夜花”,昙花。

还有一种则是桂花。

桂花树是许广陵直接在山脚不远处的密林里移植的,本地天然野生桂花,这个季节,它还在开着花呢。

而在被许广陵移植到观月台之后,一夜之间,这株有几十年龄的桂花树形态大变,不止是拔高到之前的一倍还多,其花朵的大小与香味,俱皆变得不同。

真正地,有了一种“广寒仙子”的韵味。

其冷冽之香,甚至直接地就压过了观日台那边荷花的香味。

而环绕观月台一周的昙花,其开放时,花香一样不能从桂香的弥漫中突围出去,而只能在自己的一方小小空间中,自顾芬芳着。

不过,这倒也符合昙花的气质。

于是,昙花则观其形,桂花则赏其香,两者各擅胜场,并行不悖。

一不做,二不休。

建立了观日台和观月台之后,许广陵干脆在两者的中间地段,又建立了一处“八音盒”。

或者说,音乐流泉。

自山顶的雪水,化作溪流而下,这条溪流可是帮了许广陵的大忙,从前到后,他的许多建构,都是围绕或依赖于这条溪流而成的,而此刻,又多利用了一下。

溪流被他引出了一条支流,而这条支流,流向的,是一道内中有着千百条“小通道”的石壁。

这石壁是天生,但内里的那千百条“小通道”却当然不是。

而是许广陵这位大宗师并音乐上的一代大宗或准大宗,一条一条地精心安排而成。

当溪水流向这些小通道之中后,或疾或徐,或高或低,而发出或大或小、或脆或沉的声响,最终,这些声响汇集在一起,成为一首极为动听的乐曲。

但它和一般的乐曲又不一样。

不仅仅因为它是“天籁”,更因为,它的表现形式非常古拙,能听得出来它是曲子,而且非常动听,但当你想为它记谱的时候……

没法记。

它是复合的、混沌的、既清晰又含糊的。

就算勉强去记,大概让一百个擅音乐的人来,最终,很可能记下的,会是一百首大相径庭的曲谱。

而之所以把这个地方叫做“八音盒”,是许广陵嫌只有一个曲子太单调,所以,通过溪流的贯注,在石壁内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机关,在机关的作用下,石壁内的某些小通道,三个小时,变换开合一次。

一天二十四小时,八种变化。

于是,八音盒,就这么制成了。

说来简单,其实复杂,复杂的不是机关的制作和通道的开合,而是这八首风格各异的音乐。

从某种意义来讲,这是许广陵截至目前为止,最高形式的音乐表现。而这八音盒,若让外人见了,定是会瞠目结舌不己的。

但这里,唯一的外人们,大概也就是那些老人了。

但对他们来说,再高妙的音乐又算得了什么呢?能比得上“许医生”的针灸?

完全是不值一提!

所以,都能说成是巧夺天工的这自然山水式的大八音盒,出现后,悄无声息。这山里,唯一对它感兴趣的,也就是郑琴一人罢了。

郑琴是大感兴趣。

八音盒建成之后,早晨、中午、傍晚,不同的时间,都见她在这边流连。

很正常地,她学着为这八音盒谱曲。

但好几天过去了,却眉头越来越是紧皱,连望着许广陵的目光,都是不善的。不过这不善之中,却又藏着太多的难以言说。

山中的建筑,就这般不紧不慢,渐次进行,渐次收尾。

而许广陵对于识窍成就之后,大宗师第二阶段的


状态提示:第649章 循序渐进--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