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踢开永乐>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

“嘀嗒”、“嘀嗒”的马蹄声在京城北门口响起,几匹骏马和两辆马车直接越过城门跑进了城中。一个年轻的门卫想要上前拦下来询问一番,被一个年纪大些的人一把抓住:“你不要命了!没看到马车上皇家的徽记?”

年轻的门卫听自己的队长这么一说,也想起来镌刻在马车徽记确实是上任前专门叮嘱过一定要记住的皇家徽记。但他还是不服气的说道:“就是皇家的马车,我忠于值守拦下了也没什么。”

队长冷哼了一声,道:“若是安王殿下、永安郡王这样明白事理的,或者良乡郡王这种谨小慎微的,确实不会有什么事情;但若是遇到了跋扈的王爷,你就等死吧!陛下自然对待臣下仁厚,但即使是陛下知道了,也只能训斥一句。”

年轻的门卫看他说的郑重,也就不敢说话了。

但队长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一般,说道:“不对,我刚才说错了,这两日即使是再跋扈的王爷应该也不敢直接纵马撞死人,会遭天谴的。”

……

……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可皇城之中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无数人站在奉先殿门口,有些人在低声说着什么,但更多的人都没有说话,仿佛是害怕惊扰到奉先殿内的神位。

今天是朱元璋去世三周年的忌日,虽然允熥在建业元年就宣布将公开守孝的时间缩短到了一年,从此之后所有为官的、为王的在父母去世一年以后就可以重新回来做官、和妻妾滚床单,但允熥毕竟不敢也没有彻底否定孔子定下的三年守孝的意义,所以这一日仍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不知过了多久,天已经蒙蒙亮,一对夫妻从宫城走了过来,所有见到这对夫妻的人都躬身行礼:“见过陛下,见过皇后娘娘。”

允熥与他们一样一身素服,没有笑,只是平静地说道:“不必多礼。”

随后允熥继续向前走,熙瑶跟在他身旁,人群自动分开了一条道路,让允熥夫妻站在了奉先殿的门前。一个女官抱着皇太子文垣来到允熥身边,放下他退下。允熥伸手拉住文垣,和他轻声说了什么,文垣伸出肉呼呼的小手从奉御官手中接过祭品,在导引官的带领下向殿内走去。允熥和熙瑶也拿起些物品,走进奉先殿。其余的皇族中人依照辈分、年纪、性别和身份分成数列,站在允熥身后跟着走进了殿内。

安王妃徐梦羽是第一次参加皇家这样庄重的祭祀,虽然十分小心,但仍然好奇地向四处看去。奉先殿并不是一个十分华丽的宫殿,装饰也并未使用任何名贵的物料,她初看之下有些失望,但随即感受到了一股十分庄严肃穆的气氛,心下暗道:‘这就是昨日大姐说过的,奉先殿内的独特气氛吧,果然不一般。’

随即她的眼睛看向最前方。文垣将手中的祭品吃力地放到一个小桌子上,奉御官将小桌子摆到大桌子上,同时文垣跪在神位前在引导官的指引下说了什么;允熥和熙瑶也按照礼仪在引导官的带领下做了什么,跪在神位前。见到他们三个都跪下了,徐梦羽和其他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也纷纷跪下。

允熥跪在朱元璋的神位前,抬头望着他的神位,微微出神。自己即位已经三年了,这三年来,先后开了两个市舶司,平定了山東、渮北的叛乱,出兵进攻满者伯夷初步建立了大明主导的南洋秩序,进行胥吏改警察的改革,正式推行了封藩之策,派出船队向北探索,积极预备和帖木儿的战争,……

允熥恍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竟然已经做了这么多事情了,很多皇帝恐怕一辈子也不会做这么多的改革。可是这对他来说,还不够啊!

他这三年是做了许多事情,可除了分封和开海外,并无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其中开海还是朱元璋生前就已经确定之事,分封早已得到他的默许、和广大的皇族和勋贵支持,都不是太过困难的事情,也并没有触及大明制度最大的问题。

接下来,他的改革就要进入‘深水区’,要触及大明的核心制度了。对内改革一向比对外战争棘手,虽然允熥不愿意和帖木儿打一仗,但若是和帖木儿打仗就可以避免对内改革,他宁愿和帖木儿打十仗。

并且允熥也不能确定自己的改革就一定是对的。诚然,只要后世的皇帝没有朱元璋这个勤奋劲儿,也没有他的本事,大明的制度肯定不能永远维持下去,但历史上好歹维持了二百多年,算上南明的三十九年更是超过了三百年。

而允熥虽然知道很多后世治国的经验,但未必适合于这个时代。这不同于开海,开海起码被宋代证明了是正确的,而他脑海中的那一系列改革都是在近代民族主义勃发、国家不仅屡被侵略,更在文化上被西方影响的时代,大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

允熥抬起头看向朱元璋的神位,心中暗道:‘爷爷,不知你到了地府之中,可否见到了历朝历代的皇帝,有没有与他们探讨治国理政的利弊得失?’

‘不知道您能不能见到孙儿的前世西元十五、十六世纪以后那些大明的皇帝?若是能见到,您就明白孙儿为何要改革了。’

“希望爷爷的在天之灵,能保佑孙儿的改革成功;孙儿也不会轻举妄动,定会三思而后行。……”

允熥对着朱元璋的神位在心中说了许多,最后想起了朱元璋生前对他的慈爱,又听到了身后若有若无的哭声,不禁也哭了起来。他一哭,就像一个信号一般,他身后本来


状态提示:第615章 奉先殿三年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