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青春校园>古董商的寻宝之旅>第1979章 不容易呀!

飞檐式带着点仿古味道的三层建筑,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面积近四万平方米,作为家博物馆,这建筑规模算不得超级大,但也绝对不小了。

与博物馆主体建筑相比,这院子更大,说成是个公园更合适,都能有个七、八十亩,依照山顶略有起伏的地形休整,也为将来可能会需要的扩建预备了条件。

直到这会,山地还是不怎么值钱,也没多少开发价值,想来、会来上头安家的有钱人总是少数。

新开发的那些个小区都在城北区域,那一片原本都是良田,至于山地,政府部门几乎就是白给。

这边博物馆内除了展览区,还有仓库,提供专业人士的研究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区、文物修复区等等,大型博物馆该有的这里基本都有。

就缺了什么历史民俗展示,这不是张楠的私人博物馆职责,本就是本地文化、文管、旅游部门该去操心的事。

再说对于剡县传统民俗的展示,崇仁古镇那边就做得很好,还是活灵活现的,比博物馆展厅内布置出来、冷冰冰的展示要好的多。

少了不少博物馆内即占地方,也为填充场面,免得展出区域太小而设的民俗区,这家单名一个“辰”字的博物馆内就都是满满的“干货”!

为什么那么多专家喜欢来这研究,就因为这真的珍品多,且包罗万象,东方西方皆有,堪称藏品超级豪华丰富,很多藏品连国家博物都想着能借展。

另类博物馆名,当然是张楠这个取名没创意的家伙定的,谁让他所有孩子的名字中都有这个字。

这是他的私人地盘,除了地皮所有权归属国家,连房子加里边的东西,全是张楠个人所有!

我想怎么取就怎么取,咋滴?

一走进宽敞的大厅,能看到这非常高,三层打通,三面墙上是几幅巨大的地图壁画。

让人将剡县自古以来最有代表性的几幅地图都绘制在上头,加上地图上的说明大字,参观者一眼就能对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有个笼统的概念。

藏品绝大多数与剡县无关,但作为一名剡县人,这个还是要宣传一下的。

两套双排自动扶梯一左一右,参观者可上二楼,也可在一楼先参观,每一层都排出去长长一排的展厅,各凭喜好。

通往二层的扶梯、楼梯、电梯还有不少,站大厅这边看不到而已。

大门对面那堵墙前有块高出地板三十几公分的矮台子,上头罩了个结实的透明大玻璃罩,一边还有块不锈钢铭牌。

张楠没急着进距离这最近的的青铜展厅,而是走到那个透明大玻璃柜前,看到里边是座钱山!

货真价实的钱山,姜汶几人看了看铭牌上的说明,发现这堆钱山是在剡县本地出土的,基本上宋钱,基本上就是不怎么值钱的代名词。

不值钱,连文管会都不会来说这些铜钱该归属国家。

这会文管会下属的本地文物商店还在卖这类小玩意呢,就在越剧之家边上。

张楠看了看这堆钱山,对边上人道:“这是在我们这北边一点,仙岩镇强口村一座小学旧址下挖出来的,放这还是王德贵的主意,那位是我们建筑集团下属的一名经理,德彪同志的哥哥。

当时我就在现场,基本上都是宋钱,最晚是南宋末年,算上那些混着的泥巴有两吨多。

生灵涂炭,它当时的主人估计死得惨呀,还全家族应该都死绝了!”

宋代经济发达,而南宋末年生灵涂炭,大批带不走的钱财被逃难者临时埋于地下,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回到家乡取出来。

可惜,异族凶残,他们没机会了,不可能再回来,所以之后的历朝历代,这发现的宋代钱币窖藏特别多。

前一段知识写在铭牌上,其中的体会,就看参观者们个人的理解能力了。

刚才第一眼看到这座钱山时,姜汶几个还以为这一大堆放在这是有什么讲究,是不是聚财啥的。

结果一看铭牌上的说明...

好家伙,这位张先生还真是有个性!

将钱山摆在大厅内就是张楠的决定,这样最显眼。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博物馆,可不能是只让参观者看稀奇、看文物的地方,还得有点教育功能不是。

咱得有公益心。

往左边走,第一个厅就是重器青铜厅,里边按照时间分,从夏商周器物至宋代时的仿制精品皆有,还都有出处说明。

出处嘛,反正张楠不会说任何一样是自己挖的,重要那些全海外回流。

这点真不是瞎说,真海外运回来的,张楠可以拍着胸口打包票!

都让人花了不少心思,像从西秦省杨家村挖出来的那批西周青铜器窖藏,整整27件青铜器在展柜内一字排开,蔚为壮观!

件件有铭文,加起来总共4022字,单一个逨盘上就有铭文372字,是解放以来华夏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铭文数量最多的,这就是一部青铜史书!

为啥说解放后出土,不编成解放前出土、流落海外?

如果这么干,那就如今华夏的法律就管不着了。

这么干当然没多大问题,只要全华夏的文物专家集体眼瞎就成!

生坑、熟坑,别人眼睛不瞎,睁眼说瞎话大多数时候并不妥当。

一个逨盘,记载了那个神秘单氏家族8代祖先在西周时期的历史和贡献,还有从周文王到周宣王共12代王的世系及其政绩,盘子上都有记载。

国之重器!

张楠看布置的情况


状态提示:第1979章 不容易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