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战时相比,三山屯已经非常的平静祥和了,只有墙上偶尔出现的血迹阴影,提醒着人们这里经历过怎样的大战。
鲜族人内迁的告示还在街头巷尾贴着,但从招摇过市的鲜族人来看,这告示只是废纸一张而已。
汉人和鲜人的矛盾并没有愈合,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一路上已经看到三起殴斗事件了。虽然很快就被巡街的捕快制止了,但只有那个汉人被戴上了镣铐,而鲜族人只是交了五两银子,就趾高气昂的回家去了。
“短短四个月,一个干吏怎会变至如此?当初我的民族政策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为何他还在做此等蠢事?”胤祚不解的说。
胤祚的问题又引来谷行对景额的一番咒骂。
“你在军中威信如何?”胤祚突然停住了脚步,转头问谷行。三山屯的矛盾比他想象的严重,贸然行动说不定会引起大麻烦,还是要先把军权抓在手里,才能安稳些。
谷行拍着胸脯说:“三山屯守军共五百人,都是镶蓝旗兄弟,队正以上与卑职都是过命的交情,只是现在把总是景额的侄子,我的弟兄们也被受到了排挤,只要我回去,一声令下,弟兄们一定会把那小子绑到我面前。”
胤祚点点头:“既然如此,你先去把守军握在手里,一切妥当之后,回来向我复命!”
谷行闻言,大喜抱拳,然后便雄赳赳的走了,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找了路边的一个茶楼,边喝茶边看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茶要的最好的铁观音,一两银子一壶,胤祚喝一口,总算感觉嘴里多了几分滋味。
战争带来的仇恨不是这么容易平息的,只有随着时间的流逝才能慢慢淡化,而景额现在的做法就是在激化矛盾。
朝廷将鲜族人内迁云南,是有道理的,离开了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东北,离开了一山之隔的同胞,他们就会如无源之水,很快消亡融合。
在茶楼外面,沿着路走上百步,就是城中大街,府衙就位于那里,景额升任延边统领之后,府衙就用了原来的县衙。
现在那里正传来击鼓之声,想是又有人鸣冤,不用看也知道,县衙判案一定会偏向有钱有势的一方,这倒不是景额敛财心切,只是大清判案从来都是这个风格。
毕竟让大户赢了官司,青天大老爷好处多多;穷鬼赢了官司,除了一点好名声什么也留不下,这种伤钱买名声的事情,一年有个一两次也就够了,政绩考评,最重要的其实也是银子。
清承明制,明朝的党争也被很好的继承下来了,明党和索党之争,让朝廷上下攀附之风盛行,吏治**一直是康熙朝的一个大问题,雍正用了一辈子,也未能完全将贪腐毒瘤除去。
胤祚坐的位置离府衙太远了,根本听不清那边案子审的如何,不过在大清,银子是万能的,甩给小二一张银票,自然会把事情打探的清清楚楚。
不一会,小二就小跑着回来了,谄媚的笑着,凑到胤祚跟前:“这位爷,过堂的是李二,种地营生。告的是金老爷,哦,您不是本地人,金老爷是我们这的大户,收参的,附近十里八乡的相亲采了人参都要卖给他的,自己去店里是卖不出价的……”
小二口齿还算清楚,不过是个常见的穷鬼告大户欺负人的故事,至于欺负的程度,可以是逼良为娼、强抢民女又或者拖欠工钱,遭人殴打,反正不管什么原因,最后都会被人一通棍子打出来。
“主审的是谁?”这种事情大清太多了,胤祚没有那些富裕的正义感管闲事。
“是统领大人。”小二又说,“景大人虽然升了官,但还是会亲自处理民政,上堂判案也是常事,久而久之真正的三山屯县衙都没人去了。”
胤祚又喝了口茶水,已经是第三泡了,这劣质的“极品铁观音”已经显得寡淡。
很好,景额就在府衙断案,不用费太多事就能找到正主,现在就等谷行接管三山屯的守军了,这些八旗兵当初受过李庆他们的训练,谷行是他们的老上司,应当不难收服才是。
像是回应他的想法,城南渐渐响起了一阵砍杀之声,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茶楼里的宾客,街上的行人,无不向南方望去,脸上满是恐惧的神色。
所幸砍杀声之持续了一盏茶的时间就低了下来去,饶是如此,街上也是一片混乱,行人竞相奔逃,有人丢了荷包,还有人的腰上中刀,倒在血泊中。
乱象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一队队赶来的八旗兵镇压了,几百号穿着蓝色棉甲的八旗兵将府衙围了个水泄不通。
谷行走进进来,朝着胤祚拱手:“卑职出了点意外,斩了十余人,总算不辱使命。”他的身上还有斑斑血迹,但是眼中却满是兴奋之色。
“走,去见景大人。”胤祚说完就离开了茶馆,小二已经吓得瘫软在地上,直到胤祚走远,才发现自己已经屎尿齐流了。
大清又或是历朝历代都有个习惯,不喜欢修缮衙门,哪怕破的都能漏雨了,也要凑活着用,仿佛能显得自己多廉洁似的。
大队的兵丁涌入府衙时,景额正在给那个穷鬼用刑,二十大板只打了一半,屁股已经变成了暗紫色,人已进气多,出气少了。
短暂的慌张,之后勉强稳定心神,当看到谷行从门外走进来的时候,景额大怒,一拍惊堂木,怒斥道:“景额你好大的胆子,带兵冲击府衙,你要造反吗?”
谷行冷眼看他,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