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穿越重生>凤还巢之悍妃有毒>兰陵篇001:谢氏致远,请旨赐婚

大燕长安二年九月,宣武帝下诏迁都长平,三个月后,大燕都城就从酆都变成了长平。

历经两年的整肃治理,大燕的境况已经从先前的乱象丛生中慢慢出来,已经差不多恢复到了战前的模样,新建的制度也日臻完善,一切井然有序欣欣向荣,而宣武帝雄才大略,在他的治理下,大燕颇有走向盛世的架势,而这一切,离不开上下臣民的全力配合,正好迁都长平后年关将至,宣武帝下诏,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且命各地驻守的王侯将领纷纷入京复命,再lùn_gōng行赏。

所以这些时日,长平城十分热闹,每日都有各地王侯将领入京,然而因为前段时日北境许多地方连日大雪,闹了雪灾,且灾情十分严重,死伤无数,宣武帝都在处理这件事情,数日下来一直不得空召见这些人,只让礼部尚书古崇将他们全部安排住在新建成以供外来官员临时下榻的贤良馆,直至今日,才腾出时间召见。

和在酆都的时候一样,作为长公主,萧允珂不仅在宫外有自己的公主府,在宫中也有自己的寝宫,她平常都是住在宫中陪伴太后和温贵太妃,顺便帮忙照顾几个孩子。

新朝建立后,为了尽快让天下百姓走出先前战乱的阴霾,宣武帝几乎是宵衣旰食朝乾夕惕的处理政务,不停地整顿改革,而作为宣武帝的兄长,萧以恪被委以重任,代君巡查各地民情整顿军务常年不在京中,而苏绿染虽然嫁入皇家数年,可因为萧以恪的无限宠溺一样无拘无束,爱玩的性子一点没改,在京中待不住也跟着去了,他们的三个孩子自然是被养在宫中,由太后和皇后一起抚养照顾,而萧允珂喜欢孩子,便也长住宫中帮忙照顾。

萧以恪共有三个孩子,分别是两女一子,大女儿萧清然已经八岁了,封为韶宁郡主,次子萧子陵六岁,小女儿萧清妩四岁,被封为宣宁郡主。

因为刚迁都来长平,在这个新皇宫中玩了些时日,萧清然就待的烦闷了,对宫外甚为好奇,故而闹着要出宫玩,闹腾的厉害,其他人都没空带她出宫玩,只有萧允珂有这个闲工夫,然后最小的萧清妩最是黏着萧允珂,萧允珂便带着她们姐妹俩出宫在城里城外玩了几天,在各大府邸串门,都快把长平城逛完了,今日一早才拽着两个乐不思蜀小东西回了宫中,一回宫中就直接去了长庆殿。

长庆殿是太后的寝宫,是建造紫翎宫的时候,萧以恒亲自吩咐督造的官员精心建造来供养太后的宫殿,华丽精致磅礴庄严,在这偌大的紫翎宫中是数一数二的,丝毫不亚于皇帝皇后的寝宫青鸾殿。

太后身体经过花无心精心调理了半年,已经好了许多,只是长年旧疾难以根治,入冬之后还是难免有些不适,每天都要服用药膳调养,小心谨慎避免染上风寒,如今已经十二月,虽然长平城远不及酆都严寒,可是还是很冷,所以太后不能出长庆殿,每日各府命妇王妃都轮着入宫陪太后,皇后闲暇之余也都会在太后身边陪着,温贵太妃也不例外,萧允珂带着两个小丫头回到长庆殿的时候,正好皇后也在,正陪着太后说话。

两个孩子叽叽喳喳的在太后跟前说着这几日在宫外的事情,哄得太后开怀不已笑声不断,气色都好了许多,之后俩小只闹腾完了,两个小丫头的萧子陵了。

嗯,萧子陵六岁,却已经开蒙入学,由萧以恒亲自指派的儒学大家亲自教导,小家伙虽然年纪小,却和他父亲一样,少年老成的,才六岁就整日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不像他的姐姐和妹妹那样爱玩,倒是一心向学。

两个孩子走后,皇后才含笑对萧允珂道:“对了,前两日陛下跟我说公主的生辰快到了,说要在九华大殿给公主举办一个宫宴庆贺,嘱咐了我定要好好筹办,不过我还是第一次筹办公主的生辰,不知道公主可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萧允珂闻言愣了一下,有些傻眼:“我的生辰?”

皇后见她如此反应,有些好笑:“对啊,公主难道忘了?今日已经十二了,再有五日便是你的生辰了!”

兰陵有些不太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无奈道:“皇嫂不说我都忘了!”

皇后:“……”

一旁的太后闻言,忍不住没好气道:“你这丫头,生辰这么重要的日子都不记得了,真是……”

萧允珂淡淡笑着,眉眼间带着几分苦涩:“太后又不是不知道,我长这么大,很少过生辰的,仔细算下来也有十多年没有过生辰了,怎么还会记得呢?”

太后和皇后顿时不说话了。

萧允珂的生辰,便是她母妃的忌日,所以,她其实很少过生辰,以前也就萧正霖还在世的时候,做主给她举办生辰宴,因为她和萧倾凰的生辰只隔一日,便都一起办了,可是因为她们的生辰那日意义不同,也并非每年都办,后来因为各种事情便再也没有办过了,如今算下来,也十几年了,萧允珂只记得折翼天使她母妃的忌日,却很少把它当成生辰记着。

萧允珂又淡笑着婉拒道:“不过此事就算了吧,皇兄的心意我明白,只是我不想过生辰,而且我不喜欢热闹,也不喜欢太过铺张,与其办这些没有必要的生辰宴,倒不如省下这些银子来赈灾呢!”

皇后笑道:“陛下知道你会拒绝,所以,也并非询问你的意见,只是让我告诉你一声,其实,在两日前他就已经吩咐中省局的人筹备了,如今正在准备中,总不能这个时候收回


状态提示:兰陵篇001:谢氏致远,请旨赐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