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青春校园>宇宙的边缘世界>第二百零二章 地球危机

很多科学家认为,在宇宙运行的大趋势之下,地球的末日终将来临,人类灭亡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原晧宸也曾经思考过地球被毁灭的多种方式,并以此推测地球所面临的危机。

小行星撞击地球可能毁灭地球。

实际上,小行星袭击地球几乎不可避免,只是不知道具有巨大威胁的小行星何时会到来罢了。

目前,我们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1500多颗小行星能够威胁地球的安全。

1908年,一颗直径120英尺(约合36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通古斯上空爆炸,所释放的能量是轰炸广岛的原子弹的1000倍。庆幸的是,没有人在此次袭击中死亡。

科学家表示类似的事件大约每1000年就会发生1次。大体积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导致物种大灭绝的几率为每1亿年1次。在6600万年前,导致恐龙走向灭绝的灾难就可能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

但是,原晧宸判断,这次地球面临的危机不会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因为,除非是庞大到一定数量级的小行星,否则,以地球文明目前的能力来说并非束手无策。

而且,如果真有这么庞大的小行星直奔地球而来,应该早就被大多数人发现,并测算出撞击发生的精确时间。

除此之外,原晧宸还考虑过大规模的太阳风暴导致人类灭亡的可能性。

太阳风暴触发耀斑,太阳黑子,日冕物质发射或者任何太阳上的物质,或能量射入地球的磁场,类似人造电磁脉冲武器。当太阳能量粒子以可以电离大气层的力量撞向地球,会生成一团巨大的高能电子蘑菇云,并在大气层内不断弹跳,即使这一现象产生的热量并不太多,但是猛烈的电磁脉冲(emp)将意味着地球上的所有科技设备都将被摧毁。所有电子产品都将失灵,而且没有什么手段能够阻挡这一进程。

人们或许会认为,没有任何电子仪器,社会也可以照常运转很长时间。

可是,实际的情况要残酷得多,因为地球的农业生产将因此走向崩溃,大范围的饥荒会饿死很多人,最终毁灭人类。

但是,这也不会是地球面临的巨大危机,因为原晧宸通过观测发现,头顶的太阳依然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温和,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它要对地球以及人类下毒手。

原晧宸还考虑过外星人大举进攻、大型瘟疫肆虐以及粮食作物病变导致的威胁,但是这些都与他目前获知的潜在危机线索不符而被排除。

确实,可能导致地球毁灭的原因还有很多种。

但是,能够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瞬间毁灭所有地球生命的只有--超新星爆炸和宇宙伽玛射线爆。

巨大质量恒星的内部温度远高于表面,最大的超巨星核心温度超过10亿兆。对于一颗稳定的恒星,核心温度的理论上限为60亿k。超过这个温度,恒星内部物质发射出的光子能量将高达到可以在互相碰撞时转化成正负电子对,这样的反应会让恒星失去稳定,最终在一场巨大的超新星爆炸中毁灭。

恒星内部主要依靠核聚变产生能量对抗恒星本身万有引力来维持稳定:能量释放形成的向外的扩张力与恒星万有引力制衡。随着恒星内核中质量堆积,引力越来越大,核聚变原料变少,当核聚变的能量和游离电子之间提供的力无法抗拒万有引力时,恒星会突然坍缩,速度达到45000英里每秒以上,内核温度迅速提升。气体在万有引力作用下,接近光速砸向内核,此过程会有“反弹效应”,进入的部分气体反旋向上,从内核中吹出。而内核里电子和质子挤压产生中微子,中微子穿过稠密气体时部分被吸收,气体获得巨大能量,从而产生巨大爆炸,产生了x光,伽马射线,紫外线......

如果有一颗距离我们特别近的超新星爆发,它甚至不用借助伽玛射线爆就能彻底消灭人类。

众所周知,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发生的最剧烈的爆炸,理论上它是由巨大恒星在燃料耗尽时塌缩爆炸或者两颗邻近的致密星体(黑洞或中子星)合并而产生的。伽马射线暴短至千分之一秒,长则数小时,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能量。如果与太阳相比,它在几分钟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亿年太阳光的总和,其发射的单个光子能量通常是典型太阳光的几十万倍。

一束强烈的伽马辐射强束,如果它离地球非常近,且方向准确的朝向地球,强束以光速前进,我们根本无法防御,它将会在瞬间毁灭所有生命,所有人都会变成一堆白骨,最后地球上会空无一物。

伽玛射线爆在宇宙中特别常见!

为什么我们很难在周边恒星系发现智慧生命,也许它们早已经被伽玛射线爆统统消灭掉了吧。

此时,在星际探索联盟太平洋基地核心区域的会议室里。

原晧宸正沉默不语,总指挥官的表情也依然十分沉重。

“不错,宇宙中大部分外星生命可能已经被伽玛射线爆扫死了,或许地球文明也会有这么一天吧。”总指挥官脸上满是自嘲的意味。

“确实有一颗距离地球大约8000光年的巨大恒星wr104,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超新星爆炸。我观测过了,恒星wr104就像轮转焰火一样,那它正面对着地球,地球正位于伽玛射线暴所经过的路径上,爆炸时产生的大量伽玛射线确实会到达地球。”原晧宸充满疑惑地继续问,“但是,这一颗恒星早在上世纪就已经被发现了,科学家预测在今后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零二章 地球危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