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青春校园>甲壳狂潮>151 峰回路转

这件事引起了叶涵的注意,他对森林中的生物情况生出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森林中的生物分布。

他不是生物学家,之所以关心这个问题,是想知道究竟有多少生物能在巨蚁肆虐的森林中存活下来。

叶涵发现,森林中的大型生物已然完全绝迹,无论是大型哺乳动物,还是巨型化的昆虫,都难逃巨蚁毒手,反倒是那些体积小速度快的松鼠之类依旧活跃。

这一点并不奇怪,集群行动的蚂蚁简直就是开挂物种,大型生物难逃巨蚁的捕杀,无论哺乳动物还是巨型昆虫,只要巨蚁能逮着的,都难逃巨蚁的魔爪。

森林中的生态平衡已经因为巨蚁而严重失衡,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情况只会愈发严重,直到彻底消灭巨蚁,才有可能扭转形势!

不过也有一些生物,在巨蚁肆虐的恐怖环境中居然可以生活的很好,比如蝴蝶和其它一些飞虫。

观察发现,这些飞虫的栖息地与巨蚁没交集,巨蚁白天出巢捕食的时候,这些飞虫基本都在天上飞,巨蚁无论如何也捕捉不到。到了夜里,巨蚁回巢休息之后飞虫才择地而栖,,幸运地错开巨蚁的捕猎时间,才能安然存活至今。

这些飞虫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体积都不大,可以长时间飞行或者栖息在树冠顶层;基本以植物为食,不需要争夺日渐稀少的动物食源。

总之,飞虫是一群与巨蚁没交集,因而幸运存活的小家伙。

由此,叶涵找到了巨蚊数量稀少的原因——它们都被巨蚁吃得差不多了!

原始森林里水洼密布,是天然的蚊虫孵化场,可惜蚊子是一种日栖夜行生物,天一黑便四处出击,天亮后落地休息,生活习惯与巨蚁完全相反,饥饿的巨蚁才不管那么多,能逮着的都是好食物!

巨蚊没死绝才是怪事。

不过,上面的想法是消灭所有不正常的虫子,飞虫自然也在其中。

毫无疑问,这个任务又落到了巨虫防治中心头上。

刚刚返回北都的秦教授,因在消灭巨蚁的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临危受命。

秦教授和他的团队在综合分析各方面获得的资料后,迅速拿出可行方案并向北都高层汇报。

高层的要求是迅速有效而又经济的消灭飞虫,秦教授给出的答案还是那几个字:以虫治虫!

秦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巨虫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的集体进化,任何一种昆虫,都有巨型化的潜力,虫灾在全球范围内呈爆发趋势,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与巨虫之间将继续这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战争。

国内的虫灾数量和分布范围,与国外并没有明显差异,有雄厚的国力支持,各地的虫灾发现及时消灭迅速,才得以避免虫灾加重,给国民一种国内虫灾并不严重的错觉。

通过研究发现,资源相对贫乏的人口密集区,虫灾爆发次数很低,危险的巨虫基本出现在各大原始林区,在所有爆发虫灾的原始林区,黑山林区是最特殊的地区。

这个特殊点,就是肆虐大半个林州省,目前还在继续肆虐蝗泛区的巨蚁!

巨蚁的存在,强力压缩其它巨虫的生存空间,客观上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作用,避免黑山林区再次爆发其它种类的虫灾,若是将黑山林区的巨蚁全部消灭,后果很可能是其它虫灾的重新抬头。

比如巨螳螂和巨蚊。

报告还认为,目前对巨蚁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为培育蚁群消灭虫灾扫平了障碍,保留蚁群甚至控制蚁群成为可能,在这个前提下,完全没有必要对黑山林区的巨蚁赶尽杀绝,甚至应该在其它地区的原始森林投放巨蚁,遏制愈演愈烈的虫灾爆发。

这份报告震惊北都高层,高层立即如开听证会,全国顶尖的生物专家济济一堂,会上分析了报告中的推断,与会专家认为,之份报告内容翔实数据准确,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北都根本不关心报告的学术价值,只关心报告的结论——消灭巨蚁将导致黑山林区爆发不可预见的虫灾!

这个结论实在有些石破天惊,却又合情合理。

北都必须在保存巨蚁遏制巨虫和消灭巨蚁之间放任巨虫之间做出选择,权衡利弊,北都立即向黑山林区参战部队下达最高指示:暂缓行动,原地待命!

此令一出,全力进军的参战部队一片哗然,直到各部队接到上级下发的正式文件,才明白其中的原由。

很快,部队的任务由消灭巨蚁改成了控制巨蚁,同时尽可能消灭其它种类的巨虫。

飞虫的体积不大,但那是有巨蚁的压制,大的都被巨蚁吃光了,一旦巨蚁消失,各种飞虫很有可能再次巨型化。

然而林区飞虫众多,又不像蚂蚁那样有组织有根底,想消灭那些游击队般流窜作案的飞虫,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不过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人拥有智慧,懂得什么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在上级还没拿出适用方案的情况下,各部队开动脑筋,想出了许多消灭飞虫的办法。

比如在里在池塘上点一盏灭虫灯,诱惑飞虫跌落池塘溺水而死……这是灯光诱虫的老办法。

再比如向上级建议,研究飞虫的信息素,通过信息素诱杀飞虫……这是尝到了信息素灭蚁的甜头,换汤不换药。

而叶涵第一时间将一份报告交给龙建国,龙建国看过之后大声叫好,


状态提示:151 峰回路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