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建设盛唐>第五二四节 烧头炷香

塔里木河边砍了五万突厥人,大部分都是坚决抵抗分子,突厥精英。

然后西域唐军沿途追斩,又杀了三万多,另有三万多成为俘虏,被贬为奴隶。

参战的有凉州唐家,他们按平均一人三贯的价格吃下所有奴隶,凑了十万贯给韦待价分钱。

阿史那都支没能逃出,他在逃跑的过程中座骑中箭,把他掀下马去,摔得浑身尘土。

在他狼狈万分地爬起来,茫然四顾时,呼啸而来的一骑凉州唐家小将叫做唐不凡的疾冲而来,干净利落地一刀,让他的头颅与身体璾再见!

倒霉的阿史那都支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给唐家小将讨取了,另一酋首李遮匐侥幸得脱,径投西突厥阿史那车薄去了。

除部分重要被俘的酋首送洛阳之外,其余的人都成为奴隶给卖掉。

……

待到战事平息,杨成献会合韦待价,大家喜不自胜。

四万五千人破十五万,虽说十五万人注水严重,但俘虏、首级、奴隶是杠杠的。

杨成献的到来不仅大助韦待价取胜,还让他得以休息,他可以将西域军政之事交付给杨成献而自己回京述职了。

自韦晞离开西域后,韦待价一直没有回京还乡,都在奔波,忙于军务,终于可以喘一口气。

杨成献空降,接印主掌西域不在话下,他是韦晞这一系统的干将,又助大家取胜,西域军对他是十分欢迎的。

……

凌晨时分的天气寒冷,但敌不过人们热烈的心头温暖。

东都洛阳,敕造白马寺。

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

寺内供奉了释迦、阿弥陀、药师“三世佛”、韦驮、韦力二天将,十八罗汉等等大能之像,因太平盛世,白马寺香火鼎盛,备受信众拥戴。

即将到来的大年初一,信众已经挤满了白马寺门外,等着烧开年的头炉香。

头炷香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风俗,“烧头香”又叫“烧头炉香”,是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也即信徒赶早到寺庙、道观或神祠,争取烧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烧头炉香的风俗由来已久,自佛教传入中国就已开始,尤其是春节或一些重大节日来临时,头炷香更受推崇。

信众多认为烧第一炷香表示上香人对佛的重视程度和虔诚,并且第一炷香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福运。

商业化的社会,演变成烧高价香的情况越演越烈,往往拍卖出天价。

但现在嘛,白马寺是一视同仁,谁想烧新年第一注香的请早!

大家都来排队,信众们不顾寒冷,彻夜排队,门口还排了很长的队,足足三百米,在寺内和尚的指挥下,排了三个方阵,秩序良好。

每个人有着期盼,希望烧着头炷香,表达对佛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同时保祐自己幸福或者种种的意愿。

天色破晓,差不多到了烧香时分,大家正冷着跺脚呵气时,却听见大队人马赶过来的声音,见多识广的洛阳人心头顿时心头一沉。

m的,有权贵过来抢烧头炉香了。

洛阳的权贵多如牛毛,他们在佛寺道观抢着烧香那是司空见惯。

好在白马寺非常牛掰,向是无论谁来,都请排队,极少破例,哪怕是个王爷也不给面子。

就不知道这回能否抵抗得住,信众们精神起来,看看白马寺的和尚是不是怂的。

他们没等多久,就见到大队骑兵有如铁甲洪流般地涌过来,他们的明光铠极是威风凛凛,反射光线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压力。

这些骑兵马刀、盾牌和各式长兵器一应俱全,个个挎弓背箭,出动犹如打仗一样,部分人马身披金色眼镜蛇披风,马身上携带大弓,他们护着一辆明黄色的豪华大马车中途驶来。

前导的骑兵大摇大摆地冲,以强势作风开路,人们惊呼着,纷纷往四周闪避,让出通向大门的道路。

那些骑兵驱赶走民众,占据道路之后,白马寺的寺门大开,让大马车隆隆地驶进内!

部分民众顿时大声地骂起来:“讨厌的贵人,无能的和尚(这是客气的骂法,更难听的骂法也有)。”

不过更多的民众并没有怎么诅咒,只是抱怨几声。

有外地人好奇地问洛阳人道:“那是谁?”

“征夷大将军韦!”

“白马寺不是说什么佛前众生平等,居然让他们插队?”外地人吃惊地问道。

洛阳人回答得很巧妙:“佛也怕韦大将军!”

“怕怕,怕大将军?”外地人更加惊奇了。

“白马寺怕给这位大将军搬走佛像!”洛阳人回答,见外地人不解,遂好心地给他解惑道:“这位大将军去倭国时,把倭国的佛像都给搬走了,重熔成锭,再用来铸造铜币。”

“呃!”听得外地人两眼发直,难以置信。

……

韦晞心里是个无神论者,不想抢烧头炷香,依他看来,就算要敬佛道,也应该是多做善事,他曾经说过的“施舍给穷人等于放债给阎罗王”同样适用于佛道。

无奈家里小事是母老虎说了算(韦晞决定的是与哪个国家、种族开战的国家大事),她要祈福给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不错,韦晞很努力,他与太平公主的孩子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生(他曾经有次失言说她就象母猪那样能生,结果惨遭太平公主殴打!)现在她又怀


状态提示:第五二四节 烧头炷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