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建设盛唐>第三一二节 攻不攻?

军中无岁月,追逐吐蕃人跑来跑去的冯小宝,与吐蕃人大玩你进我退,我进你退的游戏,因为冯小宝的厉害,吐蕃人骚扰凉州四州地方甚少。

这一天,他接到通湟县文书。

只有四个字:“麦子将熟!”

噢,得回家了

于是,冯小宝带着三千三百骑兵,来时三千六,回时三千三,损失很小,他们敲着得胜鼓,俨然以胜利之师的姿势返回通湟县。

自然大排筳席,lùn_gōng行赏。

别看小大小闹什么的,吐蕃人居然给他干掉了六千有多!

这个数目绝对不少,更难得的是以唐军牺牲很少的代价换来的。

遇强则跑,遇弱则战,唐军马快刀利,兼且还打埋伏,把游牧民族的习性学到十足!

都是各个倒霉的部族,遇到了武装到牙齿的唐军,能够脱逃的很少。

这个年代的唐人,处于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的时候,只要他们的将军敢战,部属自然效命。

河湟地区是整个唐帝国对吐蕃形势最好的,不过得挨过目前这一关再说:吐蕃人五万铁骑入侵!

吐蕃人自西海北而来,所谓满万骑兵接上天,而五万骑兵,如同潮水般,从旷野间漫过去,密密麻麻,黑压压的好像乌云一般,一直延展到天边尽头。而间中象闪电般闪动的银光,那是他们的兵器反光。

闷雷般的马蹄声伴随大军的到来,让

大军后面,跟着的则是大量的牛羊和马匹,这是吐蕃人的补给。

吐蕃人大举入侵!

其实吐蕃人想派更多的人来,但是他们朝政不稳,牵制了他们的力量。

主将不是论钦陵,而是叔父论迷古,他打老了仗,最不济也可以把军队带回来。

吐蕃人越过了湟水,看到两座烽火台上熊熊燃烧,不断地向后方报警。

他们并没有攻击这两座烽火台,而是径直绕过了它们。

骑兵不攻城,就算是一比一的交换,都是骑兵吃亏,论迷古这么老到的人,早就下令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而孤悬敌外的烽火台也明智地没有发出任何攻击,要是惹怒了吐蕃人,几万人出动,足以铲平烽火台。

不攻击不算违反军幻,毕竟他们只要按时发出警报即可。

一个接一个烽火台点燃,迅速地把消息传到后方。

而吐蕃人也越过了一个接一个的烽火台,沿路皆不见唐人踪影。

要知道,往外的唐人都是牧民,牧民得到消息,骑马跑路得快,让吐蕃人无所收获。

这不是好事,因为抓不到人口来埴沟壑开路,只怕吐蕃勇士将死得更多,白白死掉。

终于,他们见到了一片金灿灿的地面,后面还不知道有多少,那是让吐蕃人垂涎欲滴的丰收的田地!

不说别的,看到那片金黄,就比吐蕃绝大多数的田地要来得茁实和耀眼。

吐蕃人种青稞是粗放经营,看天吃饭。

唐人的田地开始了选种育种,从一开始就胜过了吐蕃人。

再来精耕细作,收获是吐蕃人的翻倍有余,自然就长得形势喜人。

似乎没有唐军的机动部队,那些田地就象一块块金子吸引着吐蕃人。

但,有些东西避免不了,比方说,讨厌的城墙和严阵以待的唐军士兵。

路两边都是山,比较陡,马匹行军很困难,唐军也不阻路,就在路边建了一面城墙,很宽大,足以抵御周围的进攻。

吐蕃人试探着派出小部队过路,走到一半路途,唐军发箭。

乱箭射出!

吐蕃人哪怕是赶马快跑,也有数人给射倒在地。

步弓的箭力胜过骑弓,吐蕃骑兵无法还击。

他们只能够快跑,而给射倒的人有的还没死,有的挨钉在地上,地上惨嚎,也有的拼命向着已军爬去,带出了长长的一条血路,触目惊心。

而唐军,倒没为难那些地上爬的吐蕃人,有的真的逃回了已方。

吐蕃人一声令下,上百骑兵呼啸而过,大队人马,逼近城墙,骑弓密集,齐射墙头!

象下雨般落在城上,而唐军还以颜色。

床弩!

为什么不用呢,在城上放置什么东西往下扔都不过分。

把布帘一拉,那些床弩,上有顶蓬掩护,不惧吐蕃人的落箭。

箭长一米,射程远,攻击力强,再好的装甲挨上它在射程内照样洞穿。

箭啸声恐怖。一连串的弩箭飞出,射中吐蕃人,有一枝弩箭竟然一箭双人,先射穿一个,再把另一个给射死!

床弩威力强大,又是这么近距离,中谁谁死,吐蕃人岂敢惹它。

纷纷躲避,抱头鼠窜,夹着马肚子有多快就逃多快。

攻还是不攻?论迷古咬咬牙道:“绕路。”

然而路不是那么好绕的,又走过一段路,前路依旧,山边有路,路边是城,也不直接拦路,让吐蕃人很是纠结。

攻不攻?

攻吧明明有路,不攻吧,人家放箭调戏你咧。

这一带都是山路,想找好路难上加难。

那就只好硬着头皮冲了,当他们如潮水般填进路面时,唐军设在左右两段的投石机骤然发火!

四颗火球划出了漂亮的弧线,落在地上,轰地一声爆响,火油四迸!

你说古代的投石机(车)发射的火油弹有很大的威力吧,那肯定不怎么样,但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已经是重武器了。

火油落在人身上,马身上,燃烧起来,立即惨叫声大作。

路上熊熊大火,


状态提示:第三一二节 攻不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