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上,一处两条溪流的交汇点引起了杨明志的注意。针对所有非战斗人员的命令,正是要求他们移动到这一点后进行休整和等待。
杨明志估摸着,就算是自己和上千敌人战斗,战斗时间也不会多久。这次行动最大的目的是把战俘救走,次要任务则是尽可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即便前者的作战目标不好实现,也要尽可能的消灭敌人。
所有非战斗人员已经出发,杨明志率领的战斗部队也开始了新的征程。
他非常庆幸自己没有贸然进攻,庆幸于自己遇到了一支藏匿的反抗军,也庆幸遇到了一股有实力的敌人。
就算敌人控制一条道路,地图上显示,那并非重要交通线。白俄本就非常糟糕,质量好的道路也主要在北方,这个加盟共和国的南部几乎为原始森林覆盖。
德军控制的道路战略价值非常有限,它的存在,也顶多作为给予德军的辅助。
地图上,德军标准的村庄和据点,对比广阔森林,这是非常分散的。这使得游击队能很好的利用这里的地貌,德军亦是只好聚集在一个个据点周围。
巴尔岑率领侦察营照例先于大部队出动,他们组成一张巨大的搜索网向着白牛村推进。
侦察营已经贡献出了大量口粮和弹药,甚至一个连的兵力,为非战斗人员的撤离保驾护航。如此,这个营的战斗力已经下滑很大,秉承着高昂的士气,战士们无所畏惧。
部队还剩下四百人出头,巴尔岑信心满满,至少他的部下还有部分r可用。有了这种武器,对付装备差劲的敌人,完全是战术碾压。
他获得命令,即在天黑之前侦察连必须敢到白牛村外围,立刻侦查敌情。
目标就在前往,他们悄然接近。
那么,敌人的情况呢?
德军确实将白牛村进行了改造。本来,这个村庄就是白俄罗斯常见的,隐藏在森林中的村庄。战争之前其人口区区一百多人,农舍和耕地也因此很有限。
战争爆发后德军沿着发现的土路一路推进,路过这个村庄后当即占领。他们先是搜查犹太人,并就地补给。德军没有发现犹太人,而对任何胆敢反对他们抢夺粮食的人处以枪决。
和白俄罗斯大大小小的村庄一样,德军将其控制后立刻指认一名村长。
如今,整个白俄罗斯可以说是沦陷了,德军带走了白牛村的村民,消灭了一些不愿走的人。这一切,皆是他们发现了这个村庄的巨大存在价值——可以改造为战俘营。
村庄周围满是高大的树木,木材资源也一直是军队需要的。村庄毗邻公路,运输也很方便。
一开始是驻扎这片区域的734师官兵,扛着斧头伐木,建设新的据点。随着第一批战俘被送过来,伐木工作自然交给这些人。只要许以粮食,他们就非常卖力的工作。毕竟凡是不愿意合作的,直接枪毙了事。
白牛村的面积因而越来越大,住进来的战俘也突破了两千人。如此多的人数,加之这片森林确实隐藏着游击队,清缴压力之下,伪军也被派驻于此。
德军734步兵师属于治安性质的部队,因此他们的装备一般,重武器很少,机枪亦是不多,大部分战士是装备着1941年生产的毛瑟步枪。
至于那些伪军,即“东方志愿军”。有一个营的伪军驻扎于此,他们就是在白俄罗斯占领区招募的波兰人,兵力五百与。
在1939年之前,平斯克以西的土地还是波兰领土。当波兰为苏德夹击,西部波兰就成了白俄罗斯的一部分。比起仇恨德国,波兰人更痛恨苏联。那是一种持续了五百年的民族仇恨!
他们很乐意看管和监督苏军战俘工作,只是他们的武器装备更为一般。五百个人也就五百支莫辛纳甘而已,弹药不过一个基数。
至于梅德韦杰夫声称他见到了这些敌人拥有两辆坦克,和一些半履带装甲车。它们确实存在!
在战争初期,德军保有大量的一号二号坦克。这些早期坦克一直跟在更强大的三号坦克之后参与进攻,当战争烈度越来也大,更有新型反坦克武器的出现,这类坦克不得不退出二线。
这两辆二号坦克都拥有一门37炮,它们现在最大的用处也从战斗变成了拖拉机——负责拉动倾覆的大树。
对于白牛村已经是如此情况,巴尔岑和杨明志完全不清楚,既然德军存在重武器兵力又多,或许未来是一场恶战。
杨明志的高度重视非常正确!驻守白牛村的德军营长朗格曼收到了师长的命令,实际上,因为全师分散驻扎且敌情不明,德军只能命令各地的部队,就在自己防区保持警戒。
原本有些懒散的德军被下令建立防线,以保卫自己所在的据点,毕竟他们除了这么做,也没有好做。
朗格曼不并认为自己会遭到游击队的袭击,他麾下所有战斗人员超过一千人,作为拖拉机来用的两辆坦克又恢复武装,只是炮弹仅有十发。他更是把五辆半履带装甲车作为机动火力随时支援。
防线的建立是严格按照德军的规章,只是挖掘战壕的人变成了战俘。
这些可怜的俄国人,他们认为大战迫在眉睫,仿佛大部队已经打回来了,否则德军也不会强命自己去挖战壕。战壕不仅仅是挖坑那么简单,他们还要求用木杆进行加固,z字型的战壕愣是把这个集中营饶了一圈,在战壕外围钉着大量木桩拉上了铁丝网!
德军办事通常是严谨的,朗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