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仲敲开了柳叶街张宅的大门,果然见到王妧和张伯一家人。
“我就知道,姑娘和猫一块儿不见了,肯定是来找张伯了。”
王妧正在厅中喝茶。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张伯的一双儿女,张瑟、张均。二人年长王妧几岁,相处一室时,并无隔阂。
由于朱顶缺席,王妧有些失望。张均告诉她,朱顶去了北漠,没有一年半载是回不来的。
王妧猜到那是燕国公的安排,她无从置喙。
张均还说:“姑娘不如给他写封信,年后我也要去北边,就让我充作信使,替姑娘跑跑腿。”
王妧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一旁的张瑟听后,捂着嘴偷笑。她性情平和,又十分聪敏,偶尔插几句话,往往使厅中的气氛变得很欢快。
“你在云州遇到的那位姑娘到底如何神通广大,竟逼得你远走他乡?”张瑟带着调侃的语气说。
张均被姐姐一激,赧颜道:“那都是没影的事,姐姐快别笑话我了。我去北漠,确实是为了朱顶。那里通信不便,娘亲也时常牵挂他,我去了,自然能多些照应。”
他们的母亲朱氏是燕国公府总管朱贤的胞姐。朱顶是朱贤的义子,也算是张瑟二人的表弟。
说完这番令人信服的理由,张均才松了一口气。
恰好武仲来到,打断了他们的闲谈。
“小白猫?它并没有跟着我。”王妧心下奇怪,但也没有过分担心它的安危。
武仲也就撂开此事,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
“这是给姑娘的信,寄到滁州来了。”他没敢直说,他是趁着王宅乱成一团,浑水摸鱼拿到了这封信。
王妧接过一看,封口已经开了,便将信纸抽出。
来信的人是齐王。
她蹙着眉头看完了信,终于明白王娴所说的嗣子荒唐的流言来自哪里。
齐王在信中提到王闻在京城和一帮浪荡子弟逞强斗气,还惹到了他的头上。他可以不和王闻计较,但再这样下去,王闻很可能折在某些阴险小人手里。
字里行间,齐王好似勉为其难,卖了她一个天大的面子。但到了最后,他却以至交的身份,希望王妧早日给他回信,因为他有一件棘手的事要和王妧商议。
颠三倒四。
王闻果真如齐王所言,荒唐而又放荡吗?
那个被她叫做四哥的人,在她离京前“自说自话”地立了誓言:“我会尽全力做好燕国公府的嗣子。”
她当时并不在意王闻的决心,以为燕国公要的是第二个阿姗。
结果是她错了。
王闻代替燕国公府成为一个箭靶子,没有什么荣辱与共,也没有什么扬眉吐气。王娴对她说的话只是祖母崔氏无法实现的妄念。
一个危险的妄念。
见王妧许久不说话,张均在一旁朝姐姐使个眼色:他是否应该去请父亲过来?
张瑟轻轻摇了摇头。
就在这时,几人同时听到大门外传来动静。
张宅已经很久没有深夜造访的客人了。这个除夕注定是不平静的。
“二叔?”王妧首先认出了来客的身份。
王政披风下的身形显得有些臃肿。他见到王妧时,惊喜交集,嘴上说:“你在这儿!很好。”
原来,他是来见张伯的。
女儿和侄女的口角对他来说似乎只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张伯并未入睡。
王妧知道,张伯是故意不见她的。只因王政一来,张伯便将人请到他的小书房,还带上门,不让旁人打扰。
张瑟和张均的情绪也变得有些低落。
“你站住。”王妧突然开口,叫住了想要溜走的武仲。
武仲奇怪道:“二老爷来见张伯,姑娘就不好奇这其中的缘故?”
王妧不想告诉他,她心里确实好奇极了。她回到滁州,本想为她谎称回京之事当面向王政夫妇认错。若是让武仲偷偷摸摸地探听王政和张伯的密谈,她的认错还能剩下几分诚意?
“阿娴私拆了我的信,四哥恣意游戏,我策划着去偷听长辈的墙脚,真不知道我们兄妹几个还能堕落到什么地步。”
武仲显然没料到王妧会这样回答他,顿时急得抓耳挠腮。
目光扫到一旁的张瑟姐弟身上,他顺手一指:“你看他们两个,脸色跟见了鬼一样。二老爷和张伯这些年虽然同在滁州,但从不相见,这是国公爷一早立下的规矩。”
张瑟姐弟被说中心事,都讪讪地垂下目光。
王妧却固执起来:“二叔既然来找张伯,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不想插手。”
武仲并不死心。他装作赌气的样子,一溜烟跑了。王妧根本阻拦不了。
张瑟看得目瞪口呆。
王妧无奈问道:“我二叔真的从来没有登过张家的门?”
张均点了点头。
“为了避开某些耳目……”他解释说,“从前国公府树敌不少,双拳难敌四手,很多事要我爹暗中化解。”
张瑟也随着他的话陷入了回忆中。
“小时候,半夜醒来发现爹在见客,我就会叫醒你,一起安安静静地等到客人走了才入睡。”她对弟弟说,“有段时间,一个姓虞的叔叔经常来找爹,每次来还会带个小包裹。”
“有一次你打开了包裹,爹发现后,把你给骂哭了。”
张均接过话头,惹得张瑟失笑。
“亏你还记得这事!”
藏在心中的伤痕经过时间的装点,变成可以拿出来取乐的玩笑话。王妧受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