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清巨鳄>第七百四十一章 伯驾登门
可以。”易知足微微颌首道:“不过,要警告各学堂教师,一旦发现有收受好处,徇私舞弊者,即刻开除,公之于众,永不录用。”

“学生明日就将校长命令通告各省。”唐奎生连忙道。

“不要什么事都打我的名号。”易知足摆了摆手,“以你这个教育部长的名义发布通告,教育体系应该尽快建立起来,各省建教育厅,各府县设教育局,厅局官员暂着着地方官员举荐,以后再考虑从学堂选拔。”

“学生遵命。”唐奎生连忙站起身鞠躬道,心里又是兴奋又是紧张,兴奋的是他这个部长的职权之大,超v2t的想象,紧张的是这摊子太大,他又欠缺经验,担心弄砸了,他可是清楚易知足对新学的重视。

冷静下来,他才朗声道:“校长,朝廷支持推行新学,必然在全国掀起新学热潮,各省势必纷纷兴建学堂,急需教师,仅靠广州、上海、福州、宁波等地学堂的大学和高中毕业生,无异于是杯水车薪。”

“你忘记了一个地方,南洋两省!”易知足笑道:“吕宋和爪哇从大举移民开始,就一直积极推行免费教育,如今每年都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抽调过来,先救救急,告诉他们,所有的任教高中生,三年之后都有考大学的机会,根据在校表现,可以适当加分!”

听的这话,唐奎生不由的一喜,如今大学少,考大学的难度不比靠科举容易,这个政策绝对会让那些高中毕业生踊跃报名去教书,不过,他很快就犯愁起来,迟疑着道:“校长,三年时间会不会短了些.....?”

“不能再长了。”易知足道:“时间再长,他们学业怕是都荒废了,另外建立师范学校,初中毕业生报考,学制三年,以为补缺。”

顿了顿,他语重心长的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乃是长久之计,教育永远没有捷径可走,必须缓慢积累,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

唐奎生连忙诚恳的道:“校长训诲,学生必定铭记于心。”

一直没吭声的赵烈文却是突然插话道:“在传统蒙学中,先生大多由准备应考的童生或屡试不第的秀才来担任,实则新学的初中生毕业生已经具备教授蒙学的资格。”

初中生教书?易知足楞了下,道:“考不起高中的初中生基本都是学业较差的,而且新学的初中生毕业生年纪也不大,不过才十五六岁,自个都还是孩子,如何放心让他们去教孩子?”

赵烈文听的一笑,“不是说应届的初中生毕业生,最早的现在应该都二十多岁了罢。”

略微沉吟,易知足才道:“行,可以尝试一下,这批初中生毕业的教师,对他们进行短期突击培训,教蒙学应该足以胜任。”

顿了顿,他接着道:“之前的教师考核晋级制度,也该适当的调整一下,最低五元月薪,调整为六元,其他各级相应增长二成,考核晋级把教龄要考虑进去,薪水以及一应福利待遇也要与教龄挂钩,再则,另行规定,满三十年教龄者,可以退休,每月领取中等教师薪水,直至身故。”

“如此优厚的待遇?”赵烈文轻笑道:“学生都想去新学堂教书了。”

“教育是根本,必须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他们才能安于职守,才能尽心尽力教书育人。”易知足说着看向唐奎生,“尽快将新学教师福利待遇公之于众,另外,教师考核晋级要增加难度,不能太容易了。”

“学生明白。”唐奎生声音压抑不住的兴奋。

待的唐奎生离开,赵烈文才试探道:“以后元奇的职员、工人,不会都循此例罢?”

“朝廷变法革新,元奇不能只看热闹。”易知足笑道:“这些举措足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元奇不只是要吸引和留住本国的人才,也要吸引留住西洋的人才,咱们起步太晚,底蕴太薄,必须制定优秀的制度来吸纳西洋人才。”

赵烈文沉吟了片刻,才道:“北方各省会不会有意见?”

“惠甫是担心朝廷有意见吧?”易知足笑道:“我既制定了规矩,朝廷就得遵循,否则,元奇不介意越俎代庖。”

话才落音,林美莲快步进来,禀报道:“大掌柜,美利坚公使伯驾求见。”

伯驾这么快就回上海了?易知足看了看表,见已经五点过了,不由的一笑,“这家伙专门来蹭饭的。”说着他站起身吩咐道:“让人就近去‘东来福’点几个招牌菜送来,再告诉后院一声,不用等我进餐。”

伯驾缓步走进院子,他是在获知战争结束之后才动身赶回上海的,一登岸,回到领事馆洗浴更衣之后就匆匆的赶了过来,倒不是诚心来蹭吃喝,见的易知足迎了出来,他连忙大步迎了上前,畅快的笑道:“国城,你总是能带给我们惊喜!”

易知足笑道:“确定是惊喜?应该是有惊无喜吧?”

“怎么会没有喜?”伯驾热情的与之握手,随即又给了他一个拥抱,这才道:“听到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干的漂亮!非常漂亮!”

易知足不习惯拥抱,尤其是两个大男人拥抱,轻轻拍了拍他后背,问道:“美利坚的经济情况如何?”

听的这话,伯驾登时热情大减,松开他道:“我很抱歉,他们没有重视阁下的忠告,发生了严重的货币危机,整个银行系统都崩溃瘫痪,大量的银行倒闭,惨不忍睹。”

“进屋说。”易知足说着吩咐林


状态提示:第七百四十一章 伯驾登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