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大清巨鳄>第七百三十七章 隔空骂战
少,也黑了不少,精气神倒是不错,西洋一行,可还顺利?”

奕訢注意到咸丰明显消瘦了些,而且脸色也更为苍白,闻言忙欠身道:“回皇上,使团周游列国,一路皆有元奇船队和各国战舰护送,悉心照料,异常顺利。”

对于使团出使西洋各国的情况,咸丰也通过电报有所了解,当即不咸不淡的问了一些情况,奕枻、奕訢则是一一据实回话,虽然都是自家兄弟,但两人都被咸丰一撸到底,遣使西洋,都陪着几分小心。

咸丰也并不急于详细询问出使西洋各国情况,毕竟两人才返回京师,略微问了问便话头一转,“易知足在报纸上发表的两篇文章,你二人可知道?”

“臣弟二人抵达上海,曾见过易知足,且吏部左侍郎曾国藩与其还有过一番长谈。”奕訢说着起身,呈上两份折子道:“这是臣弟以及曾国藩就谈话整理的折子.......。”顿了顿,他还是补充了一句,“曾国藩在湖广帮办军务期间,与易知足有过往来。”

接过折子,咸丰先是翻开奕訢的折子,看完之后沉吟了一阵,接着翻看曾国藩的折子,半晌,他才合上折子,对外吩咐道:“宣曾国藩觐见。”

随后,他才瞥了奕訢两人一眼,道:“易知足是何意思?”

这话有些没头没脑,迟疑了下,奕訢才欠身道:“回皇上,臣弟窃以为,其意在鼓动朝廷变法革新,以图自强。”

沉吟了片刻,咸丰才开口道:“离京两年有余,先跪安吧,明日再递牌子。”

待的两人行礼退下,咸丰又拿起两份折子细看,很明显,不论是变法革新,还是废除捐纳,改良科举,易知足的目的就只有一个,推行新学!

曾国藩虽然身为礼部左侍郎,但单独觐见天颜的机会还真没几次,在领示威内大臣的引领下进了芳碧丛,一进门他便跪下道:“微臣曾国藩恭请皇上圣安。”话才落音,他就听的一阵连续的咳嗽声,皇上龙体欠安?他也没敢多想,毕竟京师都知道,当今自幼就体弱,待的咳嗽声平息,他才起身,低着头走到咸丰跟前的白毡毯上跪下。

一番咳嗽之后,咸丰呼吸显的有些急促,待的平息之后,他才缓缓开口道:“可知易知足为何要推行新学?”

“回皇上。”曾国藩沉稳的道:“微臣愚钝,窃以为元奇推行新学,乃是欲效仿西洋各国。”

咸丰略微沉吟才道:“你对此是何看法?”

“回皇上。”曾国藩毫不迟疑的道:“推行新学,乃是大势所趋,富国强兵离不开新学,但儒学乃国之根本,微臣窃以为,新学势必推行,但必屈居于儒学之下,不可同等待之。”

这话可谓是说道咸丰心坎里了,他饶有兴致的问道:“对于新学,是否能给予相应的功名?”

“回皇上。”曾国藩不慌不忙的道:“若不给予相应的功名,新学则难以推行,天下读书人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功名!微臣窃以为,新学取得学士学位者给予相应的举人功名,颇为妥当,另则,朝廷可以通过考试以及限制各省设立大学的数目以及规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咸丰瞥了他一眼,暗自苦笑,各省举额基本都是定数,三年乡试,一省举额不过百余上下,大清立国两百余年,获取举人功名者不过十余万之众,而新学一所大学每届毕业生都是数百,相差之大,何止十倍?十年二十年之后,朝廷怕是连赋税都收不到了。

“跪安吧。”咸丰缓声道。

从芳碧丛出来,曾国藩一路紧锁着眉头,他自然清楚,这番奏对,咸丰不甚满意,但眼下他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易知足这是要做好人,为新学争取功名,朝廷不论怎么做,都是做恶人!

上海,镇海公府,长乐书屋。

赵文烈缓步走进书房,将两页稿子递给易知足,有些疑惑的道:“这事需要打擂台?”

易知足笑了笑,接过稿子细细看了一遍,这是一篇反对推行新学,反对给予新学以相应功名的文章,言辞激烈,完全是站在儒学的立场进行抨击的,。

放下稿子,他才开口道:“理不辩不明,有反对有支持有争议,才会引发更大的关注,摆事实,讲道理,这些观念也才更能深入人心。

再则,推行新学不是小事,朝廷不可能在短短几日内就做出决定,在报纸上争一争,辩一辩,也能给朝廷争取时间,同时呢,也不让这事淡出所有人的视线,这叫保持关注度。”

还有这么多弯弯拐拐?赵文烈点了点头,道:“那学生是否多准备几篇抨击的文章.......。”

“有两篇抛砖引玉就足够了。”易知足笑道:“北方各省几乎没有推行新学,一旦新学给予功名,北方明摆着吃亏,他们会反对的,再则,新学给予功名对科举的冲击相当大,至少那些个功名在身的必然是抱着反对态度的,我估摸着,一旦有人带头,必然会是一个群起而攻之的局面。”

易知足料的不错,当东南各大报纸上出现抨击反对新学的文章之后,北方报纸迅速做出了反应,一些名家大儒纷纷赤膊上阵,撰文引经据典的对新学进行抨击,一些官员,士绅也坐不住,或是请人捉刀或是亲自提笔上阵,一时间,北方各省大小报纸上反对和抨击新学的文章铺天盖地。

东南各省的报纸早有准备,立时统一口径,连篇累牍的刊载驳斥的文章,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的南北各大报纸分成两


状态提示:第七百三十七章 隔空骂战--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