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四年四月中旬。
滂沱大雨无情的冲刷着辽东广袤的土地,而在这大雨的掩盖下,一支军队正在拼命的赶路。
“快快快!后面的都跟上!炮手都把炮衣给我盖到大炮上!”一名军官的声音盖过了大雨的声音,大声的呵斥道:“参谋处有令,为了掩护东线兄弟部队的进攻,明天傍晚前我们必须拿下广宁中卫!如果因为你们延误了战机,老子第一个把你们毙了!”
一名穿着虎贲军作战军服,肩膀上绣着两道金线夹着一颗金色的五角星,外面穿着一层黑色特制雨衣的中年军官在大雨中对着磨磨蹭蹭的士兵们大吼。
随着他的威胁与怒吼,部队的行军速度也确实加快了不少。大家都知道如果因为完不成作战任务而带来的惩罚有多么严重。
就拿一个多月以前,从锦州出兵却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广宁卫,最终导致鞑子收到线报,火速增兵三万余人,双方激战足足三日才攻下城池的第二集团军某野战师下属的那个团长来说,不只是军职一撸到底,还罚了半年的薪水,最后要不是因为他带兵打仗有一手的话,恐怕已经被调离野战军到地方部队任职了。现在团长已经发话了,要是自己在磨蹭的话,到时候团长受罚,自己也吃不了兜着走。
李承这次集结了三大主力集团军,分别从东南西三方夹击鞑子,而崇祯皇帝编练的新军则早在过完年就从京师出发,击溃曾经的盟友朵颜三卫派出援助皇太极的骑兵部队后穿插在东部蒙古与后金控制区的交界处,防止蒙古人派出士兵帮助皇太极。
而李承更是在崇祯三年年底的时候就开始了北方军事力量的布置,不仅给驻守在鞑子老家附近的尚泽谦增派了近三万士兵,更是将自己手下的五万老兵精兵与新招募的十万新兵掺杂在一起,分别派往锦州至大凌河堡一线与辽东半岛的旅顺。
在崇祯四年元月元日的朝会上,崇祯皇帝亲自宣读了由自己起草,经周延儒、孙承宗、杨嗣昌、韩爌、李标等一应文臣润笔后的檄文,罗列了鞑子七宗罪,除了在檄文中提到要将虏酋抓拿回来以安抚天下百姓外,崇祯还要求将这书檄文传遍天下,让大明百姓都知道,朝廷要出征辽东收复失地了。
当然,崇祯做的这一切,朝中有八成以上的大臣是不知内情的,这件事情在朝会上一经提出,立即引来轩然大波。
一大波中老年臣子跪倒在地大声嚎啕,有说祖训如何如何的,有说孔夫子如何如何的,在看到崇祯皇帝无动于衷后,终于有人放大招了。
“老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一名老的连胡子都白透了的文官,跪在地上,向前爬了几步,颤颤巍巍的将头顶的乌纱帽摘下放在身旁,接着双手捧起玉笏牌子,双眼直勾勾的看着崇祯皇帝说道。
这意思就是你要不答应,我就辞官不做了,你自己看着办吧。
崇祯定睛一看,原来是吏部左侍郎,于是淡淡的说道:“这吏部乃是为我朝堂选拔人才的地方,也应该有一些年轻官员。李侍郎年纪也大了,依朕看,不如就回家养老吧。”
“啊!”
堂下一片哗然,就连跪在地上的吏部左侍郎也是被皇帝的一句话惊得目瞪口呆。自己两朝为官,就算先帝时被阉党把持朝政,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这皇帝如今是越来越听不进谏言了,如此以往,我大明亡矣!
想到这里,两行老泪顺着眼角就留了下来,双手颤抖着将官衣脱下叠好,放到一旁。然后又跪地给崇祯磕头,声音中带着悲凉,带着不甘,说道:“陛下!老臣这就归乡养老了,还望陛下保重龙体,一切还以大明江山为重啊!”
话一说完,又磕了三个头,这才起身慢慢的退出了大殿。而其余跪在地上的臣子纷纷让出一条小路,望着这老人凄凉的背影,眼神中更是流露出可惜之情。
等目送吏部左侍郎走后,这些文官扭头却看到东林一党的官员全部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默不作声,这下他们才明白,原来皇帝早就知会了他们不要乱说话。看来自己等人这大招也是白放了,丝毫好处没有讨得不说,现在恐怕已经惹得龙颜大怒了。
“其他的爱卿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崇祯坐在龙椅上不愠不火,声音极其冷淡的说道。
“不知陛下打算何时出征,微臣好尽快为大军调集物资粮草。”户部的人红着一张老脸站起来问道。
“无耻!”
其余的官员见风使舵,纷纷站了起来,但是心里还是暗骂了这位不要脸的大人一句。
“嗯,大军十日后出发,到蓟州镇集结,等待浮山卫指挥使李承的消息,只要他的部队一进入辽东走廊,我们的大军即可出发北上,途中要收复朵颜三卫的地盘,防止他们派出援兵。”崇祯皇帝见这帮子还算是识相,声音也不似刚才那么冷淡了:“这次朕打算派出八万新军与五万边军,合计十四万大军,分别由卢象升以及孙传庭率领,令新增蒙古东路,由孙承宗担任总督,一应军政要务皆由其自行处置,事后备案递给朕查阅即可。”
“臣,一定不负重望!”卢象升孙传庭以及孙承宗出列跪地谢恩,三人心里都明白,既然皇帝刚才没有提及监军太监一事,那就意味着这次战事恐怕就没有拖自己后腿之人,要自己等人放开手脚去打了!
“我大明能否中兴,能否再延续三百年,就看这一仗了。朕在这里拜托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