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军事历史>攻约梁山>第460节斗法10
治者否定阻挠,即使这新事物没有损害其利益,仅仅是不合统治阶层的习惯或心意就无法发展起来。

拼音字典的出现极大损害了知识垄断集团的利益,但皇帝热衷于此事,极力推广。这事不好变着法的强硬阻挠,不然触怒正热心的皇帝,还被天下万民敌视仇恨,阻止不了反损了名誉,背上骂名,记入历史遗臭万年。

但简化字和硬笔就是另一回事了。

怎么着?

老子读书时学的是复杂汉字,用的是毛笔,为识写和书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吃了太多苦头,如今老子好不容易学出来了,当官了,居然推行简化字、硬笔,要正要悠然享受苦读寒窗辛劳成果的老子再去费心费时间学以前写了会被批为少笔漏笔错字的简化字、练写硬笔字?

利国利民,方便文化普及……扯蛋去吧。

老子的毛笔书法白练了?

老子当年吃过的读书苦,后辈也得接着吃,休想偷工减料轻松舒服,继续学那复杂难记字吧。

尽管赵公廉有弟弟的事先提醒,把简化字巧妙地以皇帝的设想和领导创立,他主持具体事,(实际就是照搬弟弟赵岳写的汉字),让皇帝享受造字的文化圣典丰功伟绩与荣誉,借助皇帝的权威来避免麻烦,加强推广力度,但仍然遭到激烈反对。

有官员直接拿这是否定孔孟先贤来说事,猛烈否定与抨击。

再加上越简单的字,书法上越难写好,简化字在书法上写了不如复杂字美观,艺术家皇帝担着简化字鼻祖的盛名,他自己却在内心也不喜欢应用,书法和圣旨上仍然习惯老字,到下面,简化字和硬笔的推广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民间,读书首先是为了考进士当官。学子们不是不愿意接受方便识记和书写的简化字,但主流仍然照旧老字。因为老师厌恶简化字,当地主管的教喻不喜欢简化字学生,主考官不能因为考生写的是简化字而否定人才,却可以从别的方面找理由把这考生排除掉,变相否定简化字。如此一来,读书人知道应用简化字至少在通往官场上不吃香,谁还愿意坚持学新字?

简化字和硬笔在根本没条件,没想过考进士当官的草根群体才有市场。这个群体只求不当睁眼瞎,只求实际应用的节约与便利。就不是文化垄断阶层能控制阻挠得了的。

当然,统治阶级对这些只能当牛马的群体也不在乎,随他喜欢什么。

而权邦彦根据沧赵哥俩的战略目的,十几年只坚守教育阵线,推广教育主要针对的目标群体正是这些没条件没希望当上官却想也需要读书的人。

他长期担任教育钦差大臣,带着热心教育事业的朝廷教育团队、二十人的钦差卫队和沧赵特意配备的贴身亲信护卫,十向年奔波在大宋的文化落后地区,每到一地,视察一下教育先进单位,发表套话空话演讲表扬鼓励做出教育指示,做做几千年不变的官场派是需要的,但这些只蜻蜓点水一略而过,并不安坐发话让下面的人去应付做事,自己由当地官员陪伴着逍遥娱乐,而是亲自出马,带队深入边远落后地区发放最常用简化字的拼音字典、数学等基础书籍,住在当地寒酸的农户家中,招集附近村庄的孩子教当地人识拼音、识数字,教运算……

字典和数学等书籍是由当地府衙准备的。

好官愿意教化治下百姓有文化,自然愿意在书籍上出钱出力配合。

贪官污吏恨不能把钱全装自己腰包,总感觉治下收的钱不够贪的,哪能有心舍得白花钱供应贱泥腿子们学习,不愿意提供印刷书籍,找各种理由说没钱来推托。

权邦彦早有对策,也不争,你说供应书籍有困难,好,那就算有困难。

他也不走,住下大张旗鼓让手下去以调查教育情况名义查探民间冤情,明告诉当地官员,老子要揪你小尾巴,随便抓几件你做的恶迹,找你算账。我权邦彦不是监察御史,只管教育,管不着你贪赃枉法,但老子可以回京参奏你,从教育说起,参你误国害民。

皇帝再腐化,也决不会允许当官的祸害他的江山。

权邦彦在皇帝眼里是不争权不夺利一心干教育为皇帝的丰功伟业添砖加瓦的老实人,忠臣孤臣,皇帝非常信任他。这一参一个准。就算那地方官有强硬后台,也得吃挂落。

搞翻几个后,其它贪官污吏瞧明白了,只要你不耽误他权邦彦搞教育,他就不会找你麻烦。任鸣冤百姓堵到他眼皮子,也不会真管。

这样的人没有漏洞,政治手段太难对付。

朝中大员对这种只关心教育、没有要害权力利益威胁的人也不屑一顾,碰面了还得假装赞叹佩服一下。没人愿意冒着触逆皇帝的风险捏造罪名搞翻权邦彦,真搞也未必能成。

权邦彦能获得皇帝的高度信任,政治手腕半点不弱。看其行事就知道胆大心细强硬高明。

若玩阴狠的,搞刺杀截杀毒害,人家也不怕。

权邦彦当年和赵公廉结识就跟着练武,坚持不懈,武力不是多高明,但机警,内甲护身,纵马挥剑一时自保和杀几个毛贼不是问题。教育团队中人人都会几下子,都带着家伙,又有精干卫队和十几个沧赵派来的高手紧密防卫,就算遇到大队人马来截杀,打不过也可以冲出去。

再者,刺杀钦差大臣,那相当于刺杀皇帝,是谋逆重罪。贪官污吏们不是丧心病狂,一般也不敢任性硬杀。不就是印些书籍?给他准备好,应付


状态提示:第460节斗法10--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