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特使王平看了,甚感困惑。
北魏特使司马昭则饶有兴致地看着孙权金殿试才的这一幕。
孙权看看驴,又看看诸葛恪,哈哈大笑,拿起案上笔给内侍道:“写上。”
内侍接笔道:“领旨。”
内飞闲瓷纤淖帧
孙权道:“牵过去,给诸位大臣看看。”
内侍牵驴到张昭面前,张昭一看,脸色大变。
驴头上豁然四字:诸葛子瑜(诸葛瑾字)。
内侍牵驴到诸葛瑾面前。
诸葛瑾咬住嘴唇,不动声色。
内侍牵驴到一大臣面前,大臣掩口扭头偷笑。
内侍牵驴到另一大臣面前,大臣“嘻”地一声,不敢笑。
内侍牵驴一一走过,遍示大臣。
众大臣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内侍最后牵驴站在诸葛恪身旁,意在以驴脸与诸葛恪的脸直接对比。
众大臣看了更加捧腹大笑。
孙权也开心地笑。
诸葛恪突然跪下道:“请圣上赐笔。”
孙权笑道:“赐他笔。”
内侍送笔给诸葛恪。
诸葛恪接过笔后,在驴头上又添两字。
内侍牵驴至孙权面前,请孙权观看。
孙权看了,点头微笑,赞许道:“好!让诸位大臣看看。”
内侍牵驴面向众大臣。
驴头上六字为:诸葛子瑜之驴。
诸葛恪加写“之驴”二字。
众大臣一起鼓掌叫好。
孙权虽然对诸葛恪的急智与小巧表示满意与赞许,但仍要试试这小孩的大智与大德,便深沉地笑问:“诸葛恪,你父亲诸葛瑾是朕的心腹重臣,而你叔父诸葛亮则是西蜀的丞相。你以为你父亲与你叔父相比,孰贤?”
诸葛恪听了一愣,道:“啊——”
孙权意味深长地笑道:“诸葛子瑜与诸葛孔明相比,孰贤?”
这是个非同小可的问题,它并不象普通人家对小孩问的“你觉得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之类的问题,它直接涉及政治立场,忠诚,家教,和对吴蜀两国的倾向。这不仅是对小孩诸葛恪的考试,而且是对诸葛瑾家族忠诚度的考量。
诸葛瑾不动声色,但额头沁出汗珠。
北魏特使司马昭对这个问题颇有兴趣,手托下巴点着头看着诸葛恪。
蜀汉特使王平对这个问题很意外,也注视着诸葛恪。
殿上鸦雀无声,众大臣都在注视着这位八岁小男孩,静听他怎样回答这个难堪的,但是却是决定他一生的重要问题。
诸葛恪大声说道:“当然是我父亲较贤!诸葛子瑜较诸葛孔明贤。”
孙权微笑点头道:“何以见得?”
孙权是要这个八岁小儿明确指出诸葛瑾与诸葛亮的优缺点。
这更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众所周知,诸葛亮的智慧,能力,特别是他的品德,几乎都是完美的,无可挑剔的。要指出诸葛亮的缺点,几乎是不可能的。
诸葛瑾放松地出了口长气。
诸葛恪刚才的回答,已经为以后的回答定下了正确的基调。孙权现在这个问题看似很难,但诸葛恪的回答即使很低下荒谬,充其量不过是小孩无知罢了,是没有杀伤力的。
诸葛恪从容答道:“我父亲知所事,而我叔父不知。”
诸葛恪这句话切中要害。诸葛恪指出诸葛瑾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诸葛亮却不明确。
孙权追问道:“你是不是能讲清楚一些?”
诸葛恪答道:“我父亲诸葛瑾知道自己辅佐的是一位圣德贤明的君主,事业日益兴盛。而我叔父诸葛亮却不知道。”
诸葛恪的回答,堪比最老到的政治家。他撇开评论诸葛亮与诸葛瑾,直接拿孙权与刘禅(阿斗)对比,似乎是不经意间拍上孙权的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