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科幻未来>大明1630>第二百八十五章,事变(3)

也就在同一天,马尼拉附近的好几个小镇都先后受到了西班牙军队的袭击,依照西班牙人原本的计划,这些攻击活动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尽可能多的俘获那些中国人。即使得到了来自欧洲本土的增援,使得马尼拉的陆军实力和海军实力都大大的增加了,西班牙人依旧认为他们现在不可能彻底的摧毁郑家的力量,所以最终,无论胜败,他们依旧需要和郑家,和大明进行谈判。而谈判一旦开始,这些俘获的中国人就能成为非常重要的筹码。尤其是在战败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然而这几次攻击却都没有取得他们想要的结果。在马尼拉附近的那些镇子大多都有着复杂而高效的地道系统,有些镇子的因为地质方面的限制,地道系统没有桑托斯他们遇到的那样庞大,但也足以保证镇子里的人迅速转移。而那些距离马尼拉更远一些的华人据点,则更难对付一些,这些据点一句以前的协议可以建造大型的围墙,经历过两次屠杀的华人,非常认真的将这些围墙建成了简易的棱堡。

这些棱堡虽然相对简易,但是防御力却还是不错的。即使因为对火炮的限制,使得这些棱堡上的火炮数量少,口径小,射程和威力都远远不如西班牙人手中的大炮,但是棱堡的城墙却是专门针对大炮的轰击而设计的。实心炮弹砸上去,也就是一个小坑,并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塌陷。在没有爆破弹的时代,单靠火炮摧毁一座棱堡,哪怕是简易的棱堡,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要打破这些棱堡,要迫使躲藏在棱堡里的中国人投降,又不能付出太多的伤亡即使得到了来自国内的援兵,西班牙人的人数依旧是非常有限的,在这个时代就只有一种办法了,那就是长期围困。

在上次停战协议签订之后,郑森就知道,这个协议不过是一份临时的休战书而已。所以吕宋岛上的华人和西班牙人一样,一直都在为战争做准备。再棱堡中储存了不少的粮食和弹药,足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不过如果没有援军,一座孤城中的物质囤积的再多,也有消耗一空的时候。就像祖大寿的锦州,何尝不是务必坚固,物资充足,但是被满清长期围困之后,还是有最后撑不下去的时候。

因此,能否攻克这几处棱堡的关键也就变成了能否在海上击败郑家的舰队从而阻断郑家派遣军队前来增援了。

也就在这一天,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弗朗哥紧急召见了保民官吴天德,就华人发动叛乱一事向吴天德提出了最严重之抗议。并且表示,为了迅速的恢复秩序,他必须暂停安平条约的实施。

吴天德对此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表示,他需要将这一情况上报给朝廷,然后就离开了总督府。西班牙人也并没有对吴天德采取什么行动,因为在台湾,一样有西班牙人。

当天下午,吴天德就乘船离开了马尼拉。在船只出港的时候,正好遇到巡航的西班牙舰队,领头的是两条威风凛凛的战列舰,后面跟着一串的巡防舰。这些船故意从吴天德乘坐的快船旁边驶过,还故意打开炮门,露出众多的火炮来向他示威。

吴天德是在四天之后到达北港的,但是他的信鸽却更早的到达了台湾,将事变的消息告知了郑森,所以当吴天德到达北港的时候,他眼前的北港正忙作一团。

在法比奥的船厂里,郑森正在查看那些正在进行改装的远洋捕鲸船。在采用了直接在船上炼制鲸油的工艺之后,捕鲸船已经可以长期出海,到更远的地方捕鲸,而不需要赶在鲸脂变质前紧急赶回来了。所以这些船做得更大了,加上在木材处理上的优势,使得郑家的手中的能用的好木料不少,因而越来越多的远洋捕鲸船在建造的时候,采用的标准已经很接近军舰了。如今在得到事变的消息之后,两条正好回港的远洋捕鲸船刚卸下货物,就被紧急征用,送到这里来,进行作战改装。同时,一批高速联络舰也被迅速派往捕鲸船的活动海域,以召回那些还在进行捕鲸作业的远洋捕鲸船。

一门大炮被造船厂的起重滑轮吊了起来,送到了正在进行改装的捕鲸船的甲板上。捕鲸船毕竟不是战舰,比如这条六百多吨的捕鲸船只有最上面一层炮甲板。而同等重量的巡防舰肯定能有两层炮甲板。而且这条船的船壳的厚度也不如正规的巡防舰。为了保证它能和敌人的军舰作战,射程更远,更精良的火炮也就必不可少了。

如今被吊装上去的是一门12磅炮,这门炮原本是在郑森的舰队里的正规的巡防舰上服役的,不过如今在正规的巡防舰上它开始被一些更新的火炮所替代。就被转到了这些捕鲸船上。不过这门炮虽然是老炮,但也是采用了双层炮管和锻压钻管技术的火炮,射程和威力都要超过西班牙版本的12磅炮。对于用来打杂的改装军舰而言,这样的火炮已经非常不错了,有了这些火炮,即使面对西班牙人的巡防舰,这些捕鲸船也不是没有一战的能力了。

而那些正规的巡防舰以及向奋进号这样的家伙已经开始采用更新的长管12磅炮了,这种专门为舰队研制的加农炮有着在这个时代看来非常变态的三十倍口径的身管。这样长的身管使得这门炮的射程远超过一般的火炮,但是也使得这门炮相比其他的十二磅炮几乎重了一倍,造价上更是超过了普通的12磅炮的三倍。当然,这并不是郑森为他的军舰装备的最好的武器,在奋进号和它的


状态提示:第二百八十五章,事变(3)--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