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青春校园>幻之盛唐>第七百一十四章 尽洗甲兵长不用9
交通让它很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攻打。

于后世经过无数次战火摧残和重建,才屹立在现代化中的撒马尔罕不同,着还是一座沿袭保存的相当完好的古老城市,在被后世的哪位成吉思汗彻底摧毁前,建城的历史几乎可以上溯到与雅典、罗马、巴比伦古城同期的年代。

作为大陆公路桥上的重要枢纽,几乎每一个迁徙过境的民族,都会在这里留下自己独特的印迹,从古代的来自西方波斯人、希腊人到东方的贵霜人、匈奴人、突厥人,现在轮到了唐人,只是不知道这种印迹会存在多久,或是随着时间融入到当地的社会生活中,成为难以磨灭的元素。

因此这座城市现在的名字叫做康居城,简而概述就是康国之地的安居之城,虽然据有的时间不是太久,城墙上黑瓦绿脊飞檐拱架的箭楼和望台覆顶,看起来是那么的亲切。

这座城市,也管领着撒马尔罕地区沿河两岸的十二乡(郡),四十一座大小城镇,近五十七万人口。

而通过一条浮桥为纽带,在河对岸的一百六十里外还有旧址上规模小得多,城墙却更高更厚的康城,也是河中第一大州康州的治所,管领着东安国和毕国的故地。

撒马尔罕在古代语中,就是意为“肥沃的土地”。所处的泽拉夫尚河谷地,聚集了索格底亚大平原上最富庶繁华的城镇。

这一路过来连绵而密集出现的城邑,人烟稠密的村庄和田地,发达的水利灌溉设施,林立梯次的商栈和集市。所谓五里一乡、二十里一城,百里一郡的格局,在这里比比皆是。

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些河中人有多么喜欢建筑城堡啊,在故史国所在的南谧州土地上几乎达到登峰造极,几乎一天就可以遇上十几座,虽然用国内军事城塞的标准来看,大部分都狭小而简陋的很,但也可见这片地区的争斗竞争,是如何的频繁而司空见惯。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其王豪勇邻国承命,兵马强盛多诸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视死如归战无前敌。”因此作为前股波斯帝国的粟特省,这里也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大军,屈指可数遭到败绩的地方。

所幸因为历史上的宗教民族等原因,这片土地上养活的人口之多,民风如何的彪悍,但在没有足够力量将其统合起来之前,始终是一盘散沙的局面,河中列国的那些所谓的王族,更像是当地大小贵族领主中,推选出来负责对外交涉和军事协调的共同代言人,而且还分裂成十几个大小集团,根据地缘政治的变动,而随着幕后的大国势力进行一次次站队和洗牌。

而频繁迁徙过境的各民族,也让这片土地很难处于一个长期而相对稳定的事情,这也让传统意义上的忠诚、信赖之类的美德,很难稳定的存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内。只有长期存在的强权和实力,才能让他们保持足够的顺服。

地方上以防御使为首,也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净街铺沙香案沿街,歌舞载道,欢迎远道而来的天朝王师。

康州的防御使,是一名龙武军的老人,因为负伤而退居后方的金吾郎将程武,副使则是武学出身的果毅都尉兼团练使,这种奇怪的高低搭配,也是由于各方面人员匮乏造成的。

短暂的会晤,对方不无苦笑的告诉我,若是天朝

这种大张旗鼓的迎接方式,不仅仅是做给我看的,还是做给那些尚未骚动起来的当地臣民百姓看的,由于当地纷乱的事态和弹压的需要,他这个康州防御使的下辖,实际已经窘迫到连一个正规军营的机动人马都凑不起来了,全靠一些二三线的团结兵、乡兵在维持场面。

在人心汹涌尚未变成真正事端之前,只能靠玩一些实而虚之虚而实之的手段,激励保持扩充足够军事存在的假象,来短期内维持住局面,并期待前线情形的好转。

因此那些归化人中,头发和肤色稍稍接近黑色的,都被要求拿起武器穿上甲具,分批参与城墙的执勤,反正军事戒严之下当地人远远的也看不清楚,而他们身后的老弱妇孺,则连夜安置进军营,一方面是防止事态恶化,让这些将士军民稍稍安心,另一方面则是做出一副人声鼎沸的存在感来。

这次为了摆出这个场面,几乎连当地唐人和归化人中青壮年都动员起来,

我们的到来,迅速稳定了当地的局势,留下一万多名青壮年为主的新移民,足够他们编成十几个团,用作基本治安维持的团结兵。

我并没有多停留,只是下达了征集民夫和粮食草料的指标后,又继续出发了。军情如火刻不容缓,阅示靠近前线,关于岭西行台已经战败的消息越是明确,一些捕获的逃兵散勇,已经证实他们所属的番号的溃灭,数量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一些比同正规军的城傍序列。

。。。。。。。。。。。。。

安集镇,被围困的据点里,安布拉一家也在等待自己的命运,妻子抱着三个年幼的儿女,低声为自己不可预料的命运的磋泣着,一边对着阿胡拉祈祷着。

安是来自主人的赐姓,他被派出来承当徭役,协助赛里斯人组织的工程,并在劳作中,因为恭顺和某些提高效率的建议,得到那些赛里斯管理者的赏识,进而借助权势以征召为名留在了赛里斯人的屯围中,用物资对原主家付出一些象征性的补偿后,就把全家都接了过来。

在这里,和他一样命运的还有十几家,像他这


状态提示:第七百一十四章 尽洗甲兵长不用9--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