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科幻未来>第三帝国之鹰>489.第488章 强渡!阿格龙河(七)
的前装甲上撞出一溜火星,随后便惨死在e-40型坦克的炮口下。

e-40型坦克炮塔上的同轴机枪,和车体前装甲上的机枪同时开火,打的kv-1坦克周围的步兵死伤遍地。

正是那辆坦克的存在,让那堵不起眼的土墙,瞬间变成一堵难以摧毁,让自己只能为之叹息的墙壁。

瓦斯基上尉正焦急的思考突破德军防御的方法,一个传令兵穿过残垣断壁,弯着腰跑到他的身边。

“连长同志,南边那条街道上的情形和这里差不多,被德国人的防线拦住,防线后面还有一辆没有炮塔的坦克。

又是这样,没有炮塔的坦克,应该情报中提到的,被德国人称为突击炮的无炮塔坦克,瓦斯基上尉迅速做出判断。

回头看向后方,按照既定计划,他们作为第一波突击部队进入城市后,后续部队应该很快就会到达。

可是援军现在却迟迟没有到达,真是太迟钝了,难道是被德军的反击炮火压制住了?

瓦斯基上尉忍不住回头看向炮火纷飞的阿格龙河东岸。

他不知道,因为某个隐形刺客的存在,他的营长,以及他期盼的援军,已经惨死在阿格龙河河岸边和河面上。

对那些苏军战士来说,阿格龙河,成为名副其实的界河,分隔着人间与冥界。

很快,瓦斯基上尉看到左右两侧的战场上,无论是破碎的房屋残骸中,还是各种灌木后面,到处藏有自己的部下。

刚渡过河,自己的部下只剩下一个班,战斗中乌特金上尉阵亡,他们连的残余的五十多名士兵被划归到他的连队指挥,可是现在,视线能够看到的地方,满打满算只有不到三十人,这个数字还包括自己和身边的三名传令兵。

就在瓦斯基上尉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听到身边的传令兵发出惊恐的喊叫。

“连长,德国人上来了。”

瓦斯基上尉立刻向传令兵指着的方向望去,就看到对面的沙袋堡垒已经被推倒,e-40型坦克庞大的身躯碾过沙袋,正缓缓驶向自己。

e-40坦克身后,似乎还跟着一辆坦克,光线昏暗,认不出是什么型号。

两辆坦克后面,数不清有多少人影在晃动。

不仅是瓦斯基上尉所在的街道,临近的街道上,德军的反击几乎同时发起。

正是在尼采上尉这名隐形刺客的打击下,阿格龙河中部战线上,苏军后续部队的过河行动遭到阻击,无数苏军步兵横尸河中,大大延缓了中路苏军的突击速度,最后因为攻击力量损耗过重,不得不停止攻击。

德军迅速发现中路苏军的异样,随即展开反攻。

瓦斯基上尉所在的战区,正是德军的重点反攻地段,起因就在那座断桥。

瓦斯基上尉清楚地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此时交战双方的士兵已经混成一团,苏军的炮兵无法辨别火线的位置,只能向德军防线深处轰击,完全无法支援火线位置苏军的作战。

现在的战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分散,分散,到建筑物里去,拦住敌人,不要让法西斯前进一步。”瓦斯基上尉喊道。

二十多个士兵听到他的喊声,其中有十几个人忠实地执行了瓦斯基上尉的命令,其余人悄悄退到光线黑暗的角落,转身向河边逃去。

带着传令兵后退大约三十米,冲进一栋还算完整的三层楼,瓦斯基上尉四人的脚步声在空旷的楼房中回荡。

刚刚占据二楼临街的一扇窗户,瓦斯基上尉就看到震惊的一幕。

一辆似乎是刚刚过河不久的bt-5轻型坦克,在七八个步兵的掩护下转入他眼前的街道,迎面撞上冲锋而来的e-40型坦克。

双方在几乎不到三十米的距离上互相开火,e-40型坦克厚重的装甲上依旧只是爆出一溜火光,而e-40型坦克的88毫米坦克开火后,bt-5轻型坦克的车尾直飞出一个黑乎乎的大家伙,正撞到他所在楼房的墙壁上。

等那个大家伙撞到墙壁,反弹到街道上一路翻滚,最终停下后,瓦斯基上尉才认出,那个大家伙竟然是一个发动机。

太可怕了,这种坦克的火力和他的装甲一样可怕,瓦斯基上尉看着bt-5坦克周围疯狂逃窜中的步兵,惊恐的想到。

居高临下,瓦斯基上尉看到,跟在e-40型坦克后面的是一辆三号突击炮,只是车体上装的是一门短管火炮,目测炮管似乎比e-40型坦克上坦克炮还要粗上一圈,至少是100毫米口径。

瓦斯基上尉很明智地选择制止身边的传令兵开火,放任两辆钢铁怪兽在自己眼前开过。

很快,瓦斯基上尉就为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两辆坦克转过自己所在的建筑,立刻遭到隐藏在附近建筑中苏军步兵的射击。

e-40型坦克和三号突击炮先后停车,分散在街道两侧,一边为身后的步兵提供掩护,一边调整炮口指向。

两声巨响中,苏军步兵藏身的建筑瞬间被削掉一层,灰尘和硝烟缭绕在建筑周围。

干掉拦路的敌人,两辆德国战车在一个十字路口分开,各自在一队步兵的掩护下向河边开去。

看到两辆令人生畏的战车消失在视线中,瓦斯基上尉的勇气重新回到身躯中。

“看到那些德国人的步兵没有,干掉他们。”

指着街道上一队从后方匆匆赶来的德军步兵的身影,瓦斯基上尉恶狠狠地喊道。

说着,他手中的bō_bō沙冲锋枪已经率先开火,冲在最前面的四五个德军步兵瞬


状态提示:489.第488章 强渡!阿格龙河(七)--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