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乡下的沈氏收到了女儿的信,刚开始的时候,她还非常高兴,因为她不识字,特意在外面找人读给她听的,只是越听,她的脸色越是苍白。
“周家大伯娘,你没事吧?”读信的是村里的一个上学的小伙子,虽然还没有考上啥秀才之类的功明,但是念书却是没问题。
沈氏摇了摇头,心跳得飞快“没事,没事,我没事。信上面都念完了吗?”
小伙子点了点头,笑笑说道“周家大伯娘,已经念完了,阿月看来是真的想大伯娘了,在信里叫大伯娘去京城,可是连续了嘱咐了三次。”
沈氏的脸僵硬的点了点头,她接过来了信,然后说道“呵呵,是啊。对了,这事,你帮我保密不要告诉别人,你也知道,阿月做了错事,她爷爷的气还没有消呢。”
这事,村里的人都知道,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她是活该,觉得这样丢人的姑娘,赶出去了正好。甚至有些人还说,要是自己有这样不要脸的闺女,直接打断她的腿。
这小伙子,显然也懂这意思,笑着点了点头,沈氏,甚至为了让他真的不告诉别人,还特意了他一两银子,这可是让小伙子有些太过意外了。拒绝了好几次,沈氏坚决要给,他才没办法。最后收了。不过转头,这小伙子可是特别高兴。真是没有想到,只是帮忙念念信,这周家大伯娘就如此大方的给了一两银子,可真是太大方了。
看来,周家比大家想像的还要富有呀,也难怪,也不看看,人家可是出了一个王妃呀。
这边沈氏心里一直装着信里面的事情,回去之后,精神也不太好,晚上吃饭的时候,在桌子上,那么多样菜,硬是被她自己夹了一点青菜,吃了一碗白饭。
如此反常的模样,惹得周氏瞪了她几眼都没反应,气得周氏心里骂她笨得像猪。
晚饭之后,沈氏就回房了,回到房间,她坐在床上发呆,周言国进来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媳妇呆呆的模样。
周言国坐在床边看着沈氏问道“媳妇,出了什么事情了?是不是你娘家那边有啥要帮忙的?”
夫妻二人几十年的夫妻,也不是白相处的,周言国自然看得出沈氏的异样。他猜了猜,觉得应该是媳妇娘家出了啥事,需要帮忙,媳妇不好意思开口。心里还想着,问出啥事,自己一定要帮媳妇把这事办好了。
沈氏看了一眼周言国,眼睛里闪过一丝恨意,那冰冷无情的眼神吓得周言国一大跳,再一看,媳妇也没有那样的眼神,觉得自己肯定出现了幻觉。
“相公,我就是想两个儿子了,也不知道他们如何了?进学院了没有?学院里面好不好,他们刚刚去,会不会有人看不起他们,欺负他们?”沈氏想了一下,只能用儿子做借口。
只是,虽然用儿子做借口,但是这个借口却是真的,她是真的担心两个儿子。
儿行千里,母担忧,沈氏这个当娘的,肯定是担心的。毕竟,一个哪里也没有去过的农妇,是没有啥远见的。
“哦,原来,你是担心阿竹和阿书呀。别担心,他们肯定好好的。他们可是五兄弟一起的,几个人也不笨,就算有个啥事,几个人商量一下,肯定可以解决的。更何况,穷家富路,当初他们走的时候,爹也是让他们带了不少银子。就算真的有啥事,京城里也有王爷和王妃在呢,到时候王爷和王妃肯定不会不管他们的。上次写信回来不是说了嘛,他们一切安好嘛。你呀,就是多心了。”
周言国一听,担心两个儿子,倒是松了一口气。
最开始的时候,周言国还担心,不过后来,收到儿子的报平安的心。信里面,也写得清楚,他们安排得一切安好,还有一些细节,更何况,儿子也不是笨的,他现在反而虽然放心了。
沈氏听了,脸色却没变好,反而更加阴沉了。
儿子的情况,她也了解一些的。只是,现在女儿来信,让她必须去京城。不然,那事就…。。
“相公,你也只会说说,我这个当娘的当然担心了。相公,不如,我们去京城看看吧,这不看看,心里还是不踏实。”如果要去京城,光是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的。沈氏也明白这点。
周言国啊了一声“去京城,这事”只怕,爹和娘那里不答应。
“是呀,相公,你,也没有啥消息,我们正好去看看,万一几个孩子报喜不报优呢,我们也不知道,去一次才放心呀。”沈氏找了个借口。
周言国也觉得媳妇的话说得有道理,沈氏看他有些心动,又是赶紧的劝了又劝,找了好多借口,最后,周言国答应去找爹娘说说这事,只是成不成,却是不能保证的。
沈氏看人答应了,心里松了一点,只是心里还是放着心事,晚上也没有睡好,第二天起来,脸都憔悴了。
结果,没有想到,周言国去一说,老爷子思考了一会,也觉得这事可行。家里现在人多,夏收也完了,家里也没有啥事。去一趟,安个心,他也想着几个孙子的情况。
如此就答应了,只是,却是让大房和三房一起去,老爷子本来就偏心三房,所以,这事,大房要去,自然不可能落了三房。
沈氏听见可以去京城了,虽然跟个三房,让她不舒服,只是,只要能去,这时候也管不了其它了。
小周氏听见可以去京城,别提多高兴了。她最想的不是三个儿子,而是已经当王妃的闺女,这次去了京城,可以看见闺女,她乐得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