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书屋>仙侠修真>风景旧曾谙>1楔子伪
压力,这么多年的百二十回《红楼梦》流行。其他续作或是改作的人就没这个水平。而最近,红学虽然兴旺(甚至有点异样地兴旺),但真正科班学者或是资深文人写红楼续文的基本没有(某刘乃两不靠的奇葩)。我们能看到的,绝对多数都是网络同人遍的年轻人的作者群。然后,问题就来了。

中国历史五千年,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绝对是最近的一百八十年来变化最激烈:从天朝上国到东亚病夫,受尽列强屈辱之后,终于重整河山国家复兴,一百多年的痛苦后迎来新生,这种独立和平真的是珍贵非常。不过,站在国家或者说历史的角度,一百年的时间可能也不算太漫长,而从一个人来说,一百年已经是一生。所以我们这些生在和平时代,成长于国力总体上升阶段的年轻人来说,就算可以从史书啊老师啊长辈们那里知道过去的情景,但终究那不是亲身经历,少了一份切肤之感。这个时代的资讯如此发达,在言论等方面又是有史记载相对最为宽松自由的时期,所以年轻人常常听说了一点东西,就敢随意地评论,还会坚持认为自己的见解就是正确和高人一筹。又有一些人,大概是出于“隔岸观景”的心理,总觉得河对岸的风景更漂亮,总觉得古代的生活更美好,一味怀旧,各种顶起“复古”的大帽子;或者是那些自称喜欢古典文学,喜欢舞文弄墨写诗写词的,但真正看他们的作品吧,既不符合诗词基本要求的声调格律,也没有深刻的含意韵味,只是单纯的堆砌词藻,看着华丽唬人,可到了真正行家里手面前就只能贻笑大方了。

以上这些呢,都可以归为一类“年少无知”。不过还有一种,相对可能更老成、沉稳的,他们自己经历了一些,对人情世故有所了解,能够看到所谓“花无百日红”,盛世其实总是藏着很多危机,理想跟现实也总是有着诸多差距,这种时候不免心生迷茫,甚至为现实生出一种悲凉感伤的情绪。如果在这样的时候看古代人写的东西,往往能够深入挖掘文辞内里的深意,触发各种感慨;而要是那些品之类,作者或人物的经历和情感跟自己有那么一点相似,就非常容易感同身受,于是感慨之情就更深——这种心思的契合,跟当下现实当然会有不合拍,加上“穿越”如此流行,一旦钻了牛角尖,下意识地就会有一口气跑回古代的想法冒出来。而这种情况,往往是年轻人自己没把心态调整好,或是看问题看得偏颇不能全面,又或者是试图用最简单的方法躲开压力回避问题……等到时过境迁,回过头来看看,也会觉得自己的想法其实挺可笑。这就像是南柯太守的黄粱梦,又像是石头记里的金陵十二钗,就算经历了那些锦绣繁华,最后也变成了过眼云烟,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最现实的当下生活里面。那些年轻时代的想法,最后的价值好像也就是逗人一笑罢了。

说到这里,差不多就把我写这篇东西的用意说明白了。简言之,就是吃饱了撑的,年轻人一边发着大头梦一边忧国忧民的明媚了;然后突然被一盆冷水泼下来——何必那么较真呢?网上刨的各种深深浅浅的坑,说到底就是个放松娱乐。一个人得有多蛋疼,才会一心一意写一本充满考据、合情合理的红楼同人就为了跟别人打擂台,高喊着“都看过来看过来我这才是真正的红楼同人”?——要真有这样,大概我自己也只能一边牙疼地点叉一边企鹅群里吐槽“二货时时有,奇葩特别多”了。

所以我就开了这么个坑,一方面纪念我那曾经忧国忧民明媚的青春,一方面学着那些遗老遗少们yy一下三百年前悠闲安逸的文人雅士生活。里面会加入很多“真实元素”,不过也会有更多的“纯属虚构”的内容。因为涉及到相当多有关江南的内容,所以这个坑名就叫“风景旧曾谙”。文字嘛,当然是尽量模仿《红楼梦》的那种白话体,希望不要太走形阿门。

最后一句:这就是个yy的故事,请千万不要跟我太较真诶!

好了,不正经的闲话到此结束,下面是正经的文字内容。


状态提示:1楔子伪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